方便品,是對這經典的「文本特色」的一種概說。
法華經的文本特色是什麼呢?方便。
方便什麼呢?用一些較易令人理解的說法、方式和比喻,來把「高深」的義理講下去。
所以,這經典中,你不會讀到「理論論證」,或是什麼「理論架構」,很少,
而更多的是故事,是寓言或比喻。
相較起來,《華嚴經》就很有理論架構的那樣的文本特色。
為什麼要用「方便」來當作是這經典的文本特色呢?
經文:
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擺明了,先跟你說,有某些要談的義理真的深,不易被一般人理解,很難表達啊。
再打擊你一下好了,經文:
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講白人,一般人,是不可能理解的。
但聖人的胸懷就是:想法子講下去啊!經文: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眾生處處著, 引之令得出。
在這裡我想起新儒學的牟宗三在某一本書中某一句(忘了),大意是這樣:
儒學者,就是要把論語講下去。
於是弟子說,佛陀啊,你要講啦,我們想聽。
佛陀又說,講了也沒有用啊。而且,一定會被誤解。經文:
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
這樣的往復了三次,「三請」。之後,佛陀準備要說了。
這時,一個成語發生了:五千退席。
這時,有五千位弟子看不下去了,就站起來,走了出去。
以前,我看經文時,不知這有什麼意義。
後來,我教書一段時間後,覺得不想再用「業界經驗」去騙學生了,
想講深一點的理論了,
只要一講,就有學生「站了起來,包包背著,從我眼前走了出去」。
嗯,我懂了。
業界經驗,
學生聽了很high,很高興。
但,我想每位講「業界經驗」的老師心中都有底,
那往往都被加油添水的,而且,你一出社會,自然會了。但,有掌聲啊。
怎麼辦,是繼續講業界經驗,哄學生,還是要面對退席?
你想知道,釋加牟尼,是如何回應這一場面嗎?
下集。
**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之文本特色
方便品,是对这经典的「文本特色」的一种概说。
法华经的文本特色是什么呢?方便。
方便什么呢?用一些较易令人理解的说法、方式和比喻,来把「高深」的义理讲下去。
所以,这经典中,你不会读到「理论论证」,或是什么「理论架构」,很少,
而更多的是故事,是寓言或比喻。
相较起来,《华严经》就很有理论架构的那样的文本特色。
为什么要用「方便」来当作是这经典的文本特色呢?
经文:
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摆明了,先跟你说,有某些要谈的义理真的深,不易被一般人理解,很难表达啊。
再打击你一下好了,经文:
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讲白人,一般人,是不可能理解的。
但圣人的胸怀就是:想法子讲下去啊!经文: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着, 引之令得出。
在这里我想起新儒学的牟宗三在某一本书中某一句(忘了),大意是这样:
儒学者,就是要把论语讲下去。
于是弟子说,佛陀啊,你要讲啦,我们想听。
佛陀又说,讲了也没有用啊。而且,一定会被误解。经文: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这样的往复了三次,「三请」。之后,佛陀准备要说了。
这时,一个成语发生了:五千退席。
这时,有五千位弟子看不下去了,就站起来,走了出去。
以前,我看经文时,不知这有什么意义。
后来,我教书一段时间后,觉得不想再用「业界经验」去骗学生了,
想讲深一点的理论了,
只要一讲,就有学生「站了起来,包包背着,从我眼前走了出去」。
嗯,我懂了。
业界经验,
学生听了很high,很高兴。
但,我想每位讲「业界经验」的老师心中都有底,
那往往都被加油添水的,而且,你一出社会,自然会了。但,有掌声啊。
怎么办,是继续讲业界经验,哄学生,还是要面对退席?
你想知道,释加牟尼,是如何响应这一场面吗?
下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