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的生命態度



如來壽量,有多少?
這是本篇想談的問題意識。

人是不是死了之後就一了百了,
還是說,
人在死後,還有一些什麼「相關項」的存在?

天堂,地嶽,是一般生活或宗教性質強烈的表述字眼,
但終歸核心是:生命的有限或無限。

康德談「福德之間」,在追問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行善?
或說,人為什麼要追求理想、理念而行動?

經過一番論證,他說,因為上帝存在!

他從人的行善之本能,推論出:上帝、靈魂以及自由,是必須存在的;
唯有這三者是必須存在,所以我們才有義務去行善。

我思考了了很久很久:
人的生命如果不是無限的,那麼人根本連「行善」的意識都無法被感知出來。

善的如果有意義而被人感受到,正因為善這種意識恰恰是奠基於超越於生命有限性的想像。

有什麼東東是沒有時間超越性的,而被你感受為善的嗎?沒有啦真的。去感受感受。

來壽量品,談相同的東東,只是以佛學的架構下來談。

要人去相信生命是無限的,很難。那和你眼睛所看到的不一樣。

所以,經文: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如是三白已,復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釋氏一直強調要相信我說的啊。可見,這有多難被信受。於是,他講出了生命的無限性的句子,經文:
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生命是無時間性的。

有限,無限是「時間性」這種概念所區分出來的。
但,時間性這種概念,恰恰是人這種存在者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因為是自己在「無(潛)意識中」所創造出來,所以你深信不疑。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早論證時空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種連續性。

如果你讀胡塞爾的「內時間意識」的理論,就可以了解,現在「並不存在」,現在是滯留的和前攝所共同存在。這引導了海德格爾的「本有」。

換言之,這正如同傳統佛學所言的過去現在未來,三相同一。

好。

但我們畢竟是在時空概念狀況下才能如此的活著。

於是,在眼前所見的時間架構下,你能不能相信人具有越超時間的本質性,或著說無限生命性。

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你不相信,如果你沒有某種自己肉身生命超越性的某種感受,你不會想去追求生命的意義,你不會去探問什麼是善與德性。

經文: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惠,    速成就佛身。

生命的無限性,是修行的基礎。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的生命态度

如来寿量,有多少?
这是本篇想谈的问题意识。

人是不是死了之后就一了百了,
还是说,
人在死后,还有一些什么「相关项」的存在?

天堂,地岳,是一般生活或宗教性质强烈的表述字眼,
但终归核心是:生命的有限或无限。

康德谈「福德之间」,在追问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行善?
或说,人为什么要追求理想、理念而行动?

经过一番论证,他说,因为上帝存在!

他从人的行善之本能,推论出:上帝、灵魂以及自由,是必须存在的;
唯有这三者是必须存在,所以我们才有义务去行善。

我思考了了很久很久:
人的生命如果不是无限的,那么人根本连「行善」的意识都无法被感知出来。

善的如果有意义而被人感受到,正因为善这种意识恰恰是奠基于超越于生命有限性的想象。

有什么东东是没有时间超越性的,而被你感受为善的吗?没有啦真的。去感受感受。

来寿量品,谈相同的东东,只是以佛学的架构下来谈。

要人去相信生命是无限的,很难。那和你眼睛所看到的不一样。

所以,经文: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如是三白已,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

释氏一直强调要相信我说的啊。可见,这有多难被信受。于是,他讲出了生命的无限性的句子,经文:
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生命是无时间性的。

有限,无限是「时间性」这种概念所区分出来的。
但,时间性这种概念,恰恰是人这种存在者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因为是自己在「无(潜)意识中」所创造出来,所以你深信不疑。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早论证时空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连续性。

如果你读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的理论,就可以了解,现在「并不存在」,现在是滞留的和前摄所共同存在。这引导了海德格尔的「本有」。

换言之,这正如同传统佛学所言的过去现在未来,三相同一。

好。

但我们毕竟是在时空概念状况下才能如此的活着。

于是,在眼前所见的时间架构下,你能不能相信人具有越超时间的本质性,或着说无限生命性。

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你不相信,如果你没有某种自己肉身生命超越性的某种感受,你不会想去追求生命的意义,你不会去探问什么是善与德性。

经文: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惠,    速成就佛身。

生命的无限性,是修行的基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