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慈心

 《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慈心

法華經安樂行品,提出修行的四法。

一者、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住忍辱地、法空,
二、修如是安樂心故,
三、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
四、生大慈心。

今天,談最後一法,生大慈心。

首先,你大概會以為老生常談。

是的,聽煩了。而且,你張開眼睛,可能會說,就看不到啊。

來,
首先,你相信,「慈心」是人「本來就有的一種特色」嗎?

本來就有。這四個字很重要。

如果不是本來就有,那麼,「去做那種」真的只是一種無聊。

好啦,那如果真的是「本來就有」,為什麼這麼難看到。

對,但也不是看不到。正是那些少數被看到的,讓我們相信,人真的是「本有」那種心。

如果,本有,那為什麼如此少地被實踐出來,被「人」展現出來。

對,所以,就有一大套「佛學」來解釋,說明,你所疑惑的為什麼。例如唯識就有一整套的阿賴耶理論。

這本法華經,不是以「哲學解釋」見長的,所以解釋的不多。但很「實際」。

經文:
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

「本有」。但是你,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

所以呢?修行,要如何修呢?

經文:
其人雖不問不信不解是經,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神通力,你不要想太多。就是指你的一種「聰明的變通」的方法。

好的方法,真是「神通」,就解決了問題。不是嗎!

在這過程,你的慈心,被誘發了出來。

經文: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說, 佛所讚經。

別人最後有沒有聽進去,不知。

但你在這過程中,忍辱與哀愍,你就修到了,也就是說,你的「本有能力」被磨出光亮來了。只有如此,「乃能演說」。

不要小看,「乃能演說」。不信,你去「說看看」,你就知道你有什麼本事。

任何用心,都一定有「果效」。因立果在。

想想,到目前為此,你的每一個「成就」,是不是有都「第一想」呢?

經文:
若後惡世中、 說是第一法, 是人得大利 , 如上諸功德。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慈心

法华经安乐行品,提出修行的四法。

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住忍辱地、法空,
二、修如是安乐心故,
三、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
四、生大慈心。

今天,谈最后一法,生大慈心。

首先,你大概会以为老生常谈。

是的,听烦了。而且,你张开眼睛,可能会说,就看不到啊。

来,
首先,你相信,「慈心」是人「本来就有的一种特色」吗?

本来就有。这四个字很重要。

如果不是本来就有,那麽,「去做那种」真的只是一种无聊。

好啦,那如果真的是「本来就有」,为什麽这麽难看到。

对,但也不是看不到。正是那些少数被看到的,让我们相信,人真的是「本有」那种心。

如果,本有,那为什麽如此少地被实践出来,被「人」展现出来。

对,所以,就有一大套「佛学」来解释,说明,你所疑惑的为什麽。例如唯识就有一整套的阿赖耶理论。

这本法华经,不是以「哲学解释」见长的,所以解释的不多。但很「实际」。

经文:
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

「本有」。但是你,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

所以呢?修行,要如何修呢?

经文:
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神通力,你不要想太多。就是指你的一种「聪明的变通」的方法。

好的方法,真是「神通」,就解决了问题。不是吗!

在这过程,你的慈心,被诱发了出来。

经文: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说, 佛所赞经。

别人最后有没有听进去,不知。

但你在这过程中,忍辱与哀愍,你就修到了,也就是说,你的「本有能力」被磨出光亮来了。只有如此,「乃能演说」。

不要小看,「乃能演说」。不信,你去「说看看」,你就知道你有什麽本事。

任何用心,都一定有「果效」。因立果在。

想想,到目前为此,你的每一个「成就」,是不是有都「第一想」呢?

经文:
若后恶世中、 说是第一法, 是人得大利 , 如上诸功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