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老師的條件(一)
法師品,指向的是「老師」。
如何才能當成是一位好老師?
如果你不想把自己局限的太窄,那麼,凡是有一種「教導」之可能性狀況下的行為,都是「老師」。
來,看經文。
首先,這篇的「結構」很有意義。
一般而言,都是有某某人出來問釋氏什麼問題,所以釋氏回答。
但這篇是,沒有人問,釋氏只因為看到一個就說了什麼內容。
這個人是「藥王」菩薩。
根據一般的說法,因為過去世以藥來救治病人,所以得名。
如果你對佛學有興趣的人,這位菩薩就值得你去關注一下。
大概他就是類似孔子心中的顏回吧。當老師的,無問自應。
想幫別人,那有那麼容易?
當老師的,朋友,你真的覺得你有「教對」?你是幫別人指出更好的可能性,還是誤人子弟?
來,我自己真心覺得,誤人子弟的老師多,我自己也是。真是如此之感。
所以我對下地獄早有準備。
有多少老師嘴裡講的,跟自己行為的,是二套標準呢?
有多少老師嘴裡喊的大道理、大口號,是他自己真實的人生感受,還是只是那是社會流行的,或是另有心思呢?
當老師,不容易;以盲導盲,誤人子弟,機會更大。「利用學生」,更是常有的誘惑。
啊,玩物喪志,「玩人喪德」。老師之謂呼?
所以,釋氏看到藥王,自己就講了:有當老師的緣分,人要如何以這種緣分去修行。
把老師當好,是無上修行。真的。這經講的。
老師與修行的關係之第一條件:講真理。
經文: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這裡指的是講法華經。沒關係,可以廣義的說是講「真理」。
我領悟到這一感受後,我在教室就教「該講的、深的」,而不是「他們喜歡聽的、娛樂的、社會的」。
講深的,並不代表就一定講的讓學生聽不懂。那是老師心態的問題。深,也可以有好手法去講懂。
但,只要你想講深,就必然一定有阻礙。放心,你不會因為有「好心」就沒有阻礙,相反的,更大。這是生命的結構。
經文: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
沒有學生的掌聲了,罵你的人多了。
你有這種經驗嗎?老師朋友們。沒關係,很正常。或許,掌聲很大,只是表示離地獄很近。
法華經這一章,就是為你說的。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老师的条件(一)
法师品,指向的是「老师」。
如何才能当成是一位好老师?
如果你不想把自己局限的太窄,那麽,凡是有一种「教导」之可能性状况下的行为,都是「老师」。
来,看经文。
首先,这篇的「结构」很有意义。
一般而言,都是有某某人出来问释氏什麽问题,所以释氏回答。
但这篇是,没有人问,释氏只因为看到一个就说了什麽内容。
这个人是「药王」菩萨。
根据一般的说法,因为过去世以药来救治病人,所以得名。
如果你对佛学有兴趣的人,这位菩萨就值得你去关注一下。
大概他就是类似孔子心中的颜回吧。当老师的,无问自应。
想帮别人,那有那麽容易?
当老师的,朋友,你真的觉得你有「教对」?你是帮别人指出更好的可能性,还是误人子弟?
来,我自己真心觉得,误人子弟的老师多,我自己也是。真是如此之感。
所以我对下地狱早有准备。
有多少老师嘴裡讲的,跟自己行为的,是二套标准呢?
有多少老师嘴裡喊的大道理、大口号,是他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还是只是那是社会流行的,或是另有心思呢?
当老师,不容易;以盲导盲,误人子弟,机会更大。「利用学生」,更是常有的诱惑。
啊,玩物丧志,「玩人丧德」。老师之谓呼?
所以,释氏看到药王,自己就讲了:有当老师的缘分,人要如何以这种缘分去修行。
把老师当好,是无上修行。真的。这经讲的。
老师与修行的关係之第一条件:讲真理。
经文: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复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这裡指的是讲法华经。没关係,可以广义的说是讲「真理」。
我领悟到这一感受后,我在教室就教「该讲的、深的」,而不是「他们喜欢听的、娱乐的、社会的」。
讲深的,并不代表就一定讲的让学生听不懂。那是老师心态的问题。深,也可以有好手法去讲懂。
但,只要你想讲深,就必然一定有阻碍。放心,你不会因为有「好心」就没有阻碍,相反的,更大。这是生命的结构。
经文:
若说此经时, 有人恶口骂,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应忍。
没有学生的掌声了,骂你的人多了。
你有这种经验吗?老师朋友们。没关係,很正常。或许,掌声很大,只是表示离地狱很近。
法华经这一章,就是为你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