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女的出場在《法華經》
是啊,不是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的那位小龍女,而是《法華經》中的小龍女。
但,《法華經》中的小龍女比《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更厲害了不得了。
有一個成語,也因這故事而來的「轉身成佛」。
是的,在《法華經》中,小龍女轉身成佛,這是一個常被討論的熱門「話題」。
這裡含著二個顯明的意義:
一、任何人,不管男女,都可以成佛。亦即,佛性人人俱足,無分無二。
二、轉身即可成佛,亦即,如果修行時節因緣成熟了,「成佛」是一轉眼之事。換言之,用現代的術語來說,「質變」是一剎那的。這是人的「質性」變化的原本模式。
但,我好奇的是,為什麼,這麼讓人「激勵」的出場,是被放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的後半部分。
前面篇文情節是(如前po文),釋迦牟尼為了修行,做了如下的難行之事:
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布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
哈,你做不到吧!我連想都不敢想。
好難啊。
但後來,篇文中又跑出來了小龍女「轉身成佛」,看起來,好像,啪的一聲,就可以的事。
這,豈不矛盾!
這矛盾中,有文殊師利菩薩和智積菩蕯出場一段情節,成為矛盾轉換之所以可能的「中介」。
文殊師利說有一位小龍女很厲害的:
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
知積菩薩說,我不信,並且論證說:
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智積不信啊。釋氏拼的死去活來才有的…
於是情節來了。怎麼解決呢?
小龍女,自己跑了出來。當下,就「轉身成佛」給你看。
這這這,於是:
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默然信受」。
這四個字我很有感覺。
「默然信受」,其實是基礎。
你有默然信受的經驗嗎?「默然」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