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前一篇是〈法師品〉。
法師品,提出了大乘佛法的自己的特色項目,在理論上以及在實踐上。
理論上,人人皆可成佛。
實踐上,從傳統苦行的行法轉換成「讀經和講經」這樣的行法。
從歷史的視角而言,這是非常大膽的一種變革。
自然,會引起傳統佛學修行者的質疑。
在法華經中,是如何來面對這樣的質疑呢?
這一章,就是回應這樣問題。但回應的方法是非常的佛學文本方式,用敘事式的方式來論,而不是理論式的。
在這裡,多寶佛以其親身的顯現來證明:法華經所講的(一)是對的,(二)是有所本的。
經文:
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為作證明,讚言、善哉。』
這一章,不但要說明大乘佛法所提出的理論和實踐方式是「對的」,同時,還要進一步說明,
這理論和方法不是「新被提出來的」,而是「以前早就有的」。換言之,是有歷史傳承的。
為了要能使多寶佛現其身,經文:
「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換言之,這一敘事說,法華經早在很久以前以前,就被傳講了。
最後,經文再次強調法華經的特色及重要性:
此經難持, 若暫持者, 我則歡喜,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 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
是名持戒、 行頭陀者, 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
讀經、講經,這樣的行法,並不是全新的,而是一種在舊的基礎上的一種創新。
其實,正是黑格爾所談的正反合式的一種辨證式的翻新。
所以,讀經、講經,也具備了持戒、苦行這樣的功效,但卻是更好的一種方式,「則為疾得」。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
前一篇是〈法师品〉。
法师品,提出了大乘佛法的自己的特色项目,在理论上以及在实践上。
理论上,人人皆可成佛。
实践上,从传统苦行的行法转换成「读经和讲经」这样的行法。
从历史的视角而言,这是非常大胆的一种变革。
自然,会引起传统佛学修行者的质疑。
在法华经中,是如何来面对这样的质疑呢?
这一章,就是回应这样问题。但回应的方法是非常的佛学文本方式,用叙事式的方式来论,而不是理论式的。
在这裡,多宝佛以其亲身的显现来证明:法华经所讲的(一)是对的,(二)是有所本的。
经文:
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这一章,不但要说明大乘佛法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方式是「对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说明,
这理论和方法不是「新被提出来的」,而是「以前早就有的」。换言之,是有历史传承的。
为了要能使多宝佛现其身,经文:
「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
换言之,这一叙事说,法华经早在很久以前以前,就被传讲了。
最后,经文再次强调法华经的特色及重要性:
此经难持, 若暂持者, 我则欢喜, 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诸佛所歎。 是则勇勐, 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 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 无上佛道。
读经、讲经,这样的行法,并不是全新的,而是一种在旧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
其实,正是黑格尔所谈的正反合式的一种辨证式的翻新。
所以,读经、讲经,也具备了持戒、苦行这样的功效,但却是更好的一种方式,「则为疾得」。
回教學總網站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