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讚歎
諸娑婆世界的菩薩「從地湧出」後,你覺得他們的第一個要去的事應是什麼呢?
我很喜歡在這種時候把經書放下,去想一想,他們會去做什麼?會如何做?
往往,經典的「故事發展」會和你自己的想像,差很大。
有時,這恰恰是「你」和「經典」之間的距離。
經文:
到已、向二世尊頭面禮足……
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以讚歎
我其實在初讀時,是有點撼動的。
這二件是看起來「平常的很」,一點都不怎樣,甚至有點「老套」。
但又倒過來講,也可以說,要真心去做這二件事,應也不是那麼簡單。至少我,不易。
真修行人,在乎這二種事。而我呢?
再來,從地湧出的菩薩,一開頭又講了這些,經文:
世尊安樂, 少病少惱, 教化眾生, 得無疲倦。
又諸眾生、 受化易否, 不令世尊, 生疲勞耶。
這些都是修行大菩薩哦,開頭的話是這些,這些是他們心中掛念的。
這是大乘。
修行是在這過程中,而「自我轉化」的。
正如同儒家是在「兄友弟恭」中,自我轉化的。
大乘修行,不是關著門自搞自的,修行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在「走出疲勞」中,而有了自我向上變化。
這是大乘的「不共法」。
這如何可能?
我們往往就在「與他人的互動」中,讓自己「失去了自己」。我們就在與他人中,迷失於種種「事件」而來的喜怒哀樂中。
既與他人互動,但又有另一顆「慧眼看世間」,這如何可能?
這一方向就是許許多多大乘經典所不斷的說明、解說和提出行法的論述和實踐方向。
例如,《金剛經》: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赞歎
诸娑婆世界的菩萨「从地涌出」后,你觉得他们的第一个要去的事应是什麽呢?
我很喜欢在这种时候把经书放下,去想一想,他们会去做什麽?会如何做?
往往,经典的「故事发展」会和你自己的想像,差很大。
有时,这恰恰是「你」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经文:
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
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歎
我其实在初读时,是有点撼动的。
这二件是看起来「平常的很」,一点都不怎样,甚至有点「老套」。
但又倒过来讲,也可以说,要真心去做这二件事,应也不是那麽简单。至少我,不易。
真修行人,在乎这二种事。而我呢?
再来,从地涌出的菩萨,一开头又讲了这些,经文:
世尊安乐, 少病少恼, 教化众生, 得无疲倦。
又诸众生、 受化易否, 不令世尊, 生疲劳耶。
这些都是修行大菩萨哦,开头的话是这些,这些是他们心中挂念的。
这是大乘。
修行是在这过程中,而「自我转化」的。
正如同儒家是在「兄友弟恭」中,自我转化的。
大乘修行,不是关着门自搞自的,修行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在「走出疲劳」中,而有了自我向上变化。
这是大乘的「不共法」。
这如何可能?
我们往往就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让自己「失去了自己」。我们就在与他人中,迷失于种种「事件」而来的喜怒哀乐中。
既与他人互动,但又有另一颗「慧眼看世间」,这如何可能?
这一方向就是许许多多大乘经典所不断的说明、解说和提出行法的论述和实践方向。
例如,《金刚经》: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回教學總網站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讚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