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勸持品第十三》:如何去說服別人
勸持品,是指,如何才能讓人來讀這經典。
你會不會好奇,宗教經典要如何來談這一主題?
你想像中的「談這一主題」,是不是馬上浮起什麼用超靈異現象來讓你震一震?
不是的,經典可以流傳這麼久,不會光只是靠這種論述規格。
先換一個角度來說,你如果想要你的朋友好好讀書,你要怎麼去勸?
你有「方法」可以去勸嗎?
這方法為什麼有用?
你能做出論證嗎?
如果你是老師,如何能去勸同學用功讀書呢?
如果「讀書」都勸不了了,那麼何況「讀經」?
所以,來,這經典是如何來論述:我們如何來勸請別人讀經?
經典可能是幾千年前的,雖然表意方式你不一定熟悉,但論述推理反思是深刻的;
相反的,很多現代性的高級口號,你熱血萬分,但你有去思考過為什麼這些口號是對的嗎?大概沒有。你比古人封建的很。
來,法華經是敘事的。即講故事。如何用講故事帶出這一主題呢?
一開始,幾位大菩薩很熱血,說,我們要去推廣這經典。還發下了豪語,經文:
皆於佛前、作是誓言:「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後惡世眾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離解脫。雖難可教化,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命。」
這句有幾個重點,在故事中被表達了出來:
一、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哇,光是這樣,就是「行法」啊。對佛學有興趣的讀者,來,這裡有「讀誦行法」的經證。
二、後惡世眾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離解脫。
但這種行法,沒那麼容易。那麼,這種行法的最大阻礙的原因是什麼呢?是經文無聊、是教的太深、是老師不好、是教法不對、是教具不足、還是老師沒有愛心?
都不是。
以下談的,心臟不夠強的就算了,可以不要看下去了。
來,這是因為,受眾的「德性不夠好」。「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
這是理由嗎?你會如此問?
不想讀經,經讀不好,和「老師」關係不大。重點是,要去讀的人本身的「狀況」沒有到位。
當老師愈久,看的學生愈多,就愈是覺得經典「很敢講真話」。我們的現代教育觀念,倒是很敢「想像」。
學生不到位,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所以,與其談如何改進教學,不如去思考,如何改變學生的「生命成熟狀況」。
這一句,對我這位老師而言,有很大的扭轉力。
三、我等當起大忍力,……、不惜身命。
老師如果想藉由「教學」這一行法來修行,方法是什麼?「大忍力」。老師們,如果你對佛學有某種底蘊的,來,這裡有一條可以結合工作的修行「行法」。
這是故事的開頭,帶出的三個重點。下週再來談。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如何去说服别人
劝持品,是指,如何才能让人来读这经典。
你会不会好奇,宗教经典要如何来谈这一主题?
你想像中的「谈这一主题」,是不是马上浮起什麽用超灵异现象来让你震一震?
不是的,经典可以流传这麽久,不会光只是靠这种论述规格。
先换一个角度来说,你如果想要你的朋友好好读书,你要怎麽去劝?
你有「方法」可以去劝吗?
这方法为什麽有用?
你能做出论证吗?
如果你是老师,如何能去劝同学用功读书呢?
如果「读书」都劝不了了,那麽何况「读经」?
所以,来,这经典是如何来论述:我们如何来劝请别人读经?
经典可能是几千年前的,虽然表意方式你不一定熟悉,但论述推理反思是深刻的;
相反的,很多现代性的高级口号,你热血万分,但你有去思考过为什麽这些口号是对的吗?大概没有。你比古人封建的很。
来,法华经是叙事的。即讲故事。如何用讲故事带出这一主题呢?
一开始,几位大菩萨很热血,说,我们要去推广这经典。还发下了豪语,经文:
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这句有几个重点,在故事中被表达了出来:
一、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哇,光是这样,就是「行法」啊。对佛学有兴趣的读者,来,这裡有「读诵行法」的经证。
二、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
但这种行法,没那麽容易。那麽,这种行法的最大阻碍的原因是什麽呢?是经文无聊、是教的太深、是老师不好、是教法不对、是教具不足、还是老师没有爱心?
都不是。
以下谈的,心脏不够强的就算了,可以不要看下去了。
来,这是因为,受众的「德性不够好」。「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
这是理由吗?你会如此问?
不想读经,经读不好,和「老师」关係不大。重点是,要去读的人本身的「状况」没有到位。
当老师愈久,看的学生愈多,就愈是觉得经典「很敢讲真话」。我们的现代教育观念,倒是很敢「想像」。
学生不到位,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所以,与其谈如何改进教学,不如去思考,如何改变学生的「生命成熟状况」。
这一句,对我这位老师而言,有很大的扭转力。
三、我等当起大忍力,……、不惜身命。
老师如果想藉由「教学」这一行法来修行,方法是什麽?「大忍力」。老师们,如果你对佛学有某种底蕴的,来,这裡有一条可以结合工作的修行「行法」。
这是故事的开头,带出的三个重点。下週再来谈。
回教學總網站
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勸持品第十三》:如何去說服別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