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安樂行品,在整個漢傳佛學對法華經的解釋當中,是非常具有「威力」的一章。


宋天台教觀沙門遵式述的《法華三昧懺儀》:
修行有二種。一者初行。二者久行。教初行者當用此法。教久修者依安樂行品。

換言之,
用現代的語言,
如果你對生命、靈性、氣質、德性、信仰、盼望之類的人性中的特質,
是有興趣的,
而且是花了力氣去思考去追求的人,
即「久修者」,
那麼,安樂行品就是從佛學觀點而來的久修者之修行論述。

久修者的特色是什麼,所以能被稱之為久修者?
是修行時間的長短嗎?

當然不是。

經文:
世尊,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云何能說是經。

看到沒有。久修者的最大挑戰是:說出去。

我必須在這點感謝我以前教過的所有世新學生,真的。
我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悟入了這句的。

當我很久以前開始鼓勵學生考研究,
可是「做這種好事」所得到的回應卻是「落伍退步的老師」之類的封號。

早幾年時,
讀書是好笑的行為,「上街頭」才是學生的正業。
這不只是因為學生的「純真」與憤世,這年輕人應有的,
而是,
這也是整體社會與「進步知識分子」大力鼓吹的。

有時,不是學生不讀書,
而是讀書是一種落後退伍的行為,
讀書是要被社會「獵巫」的。

你要如何去鼓勵讀書呢?

經文:
佛告文殊師利:「若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欲說是經,當安住四法。」

來,佛學很奇特。

佛學不是告訴你什麼「更棒」的論述或(用進步人士的術語)話語權,去和「別種的論述」抗衡。
而是,
看清楚了,
「安住四法」,
即,
說法者,或是老師,
自己要有什麼心態和修行功夫,
所以才能講得出去。

看到沒有,在己不在外。在於講的人的人格、使命、價值,而不在於「論述內容」。

四法:
一、安住菩薩行處及親近處,能為眾生演說是經。
二、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
三、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
四、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這四法,有興趣者,自己去研究吧。

講出去,是最重要的「行法」。任何宗教亦然。
基督教也是如此,「傳道」是重中之重。所以你會看到有信教者在街頭發宣單拉你信教。這是修行。真的不要輕看這些人。

但,講出去也是最重要的修行難關。就在講出去的困難中,修行者才能真正的成長。

來,同學,
那些一講出去就有滿堂彩的內容,都是主流的意識形態而已。

講愈多,往往德性愈差。
為什麼?因為那和修行無關,和「站隊」有關。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

安乐行品,在整个汉传佛学对法华经的解释当中,是非常具有「威力」的一章。


宋天台教观沙门遵式述的《法华三昧忏仪》:
修行有二种。一者初行。二者久行。教初行者当用此法。教久修者依安乐行品。

换言之,
用现代的语言,
如果你对生命、灵性、气质、德性、信仰、盼望之类的人性中的特质,
是有兴趣的,
而且是花了力气去思考去追求的人,
即「久修者」,
那么,安乐行品就是从佛学观点而来的久修者之修行论述。

久修者的特色是什么,所以能被称之为久修者?
是修行时间的长短吗?

当然不是。

经文:
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看到没有。久修者的最大挑战是:说出去。

我必须在这点感谢我以前教过的所有世新学生,真的。
我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悟入了这句的。

当我很久以前开始鼓励学生考研究,
可是「做这种好事」所得到的回应却是「落伍退步的老师」之类的封号。

早几年时,
读书是好笑的行为,「上街头」才是学生的正业。
这不只是因为学生的「纯真」与愤世,这年轻人应有的,
而是,
这也是整体社会与「进步知识分子」大力鼓吹的。

有时,不是学生不读书,
而是读书是一种落后退伍的行为,
读书是要被社会「猎巫」的。

你要如何去鼓励读书呢?

经文: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

来,佛学很奇特。

佛学不是告诉你什么「更棒」的论述或(用进步人士的术语)话语权,去和「别种的论述」抗衡。
而是,
看清楚了,
「安住四法」,
即,
说法者,或是老师,
自己要有什么心态和修行功夫,
所以才能讲得出去。

看到没有,在己不在外。在于讲的人的人格、使命、价值,而不在于「论述内容」。

四法:
一、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二、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三、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四、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这四法,有兴趣者,自己去研究吧。

讲出去,是最重要的「行法」。任何宗教亦然。
基督教也是如此,「传道」是重中之重。所以你会看到有信教者在街头发宣单拉你信教。这是修行。真的不要轻看这些人。

但,讲出去也是最重要的修行难关。就在讲出去的困难中,修行者才能真正的成长。

来,同学,
那些一讲出去就有满堂彩的内容,都是主流的意识形态而已。

讲愈多,往往德性愈差。
为什么?因为那和修行无关,和「站队」有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