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持品,很簡單,即是去勸別人來讀此經,法華經。
這看起來挺俗氣的。
不是嗎?會有那一部經典,不是自吹自擂呢?
這是其一。
其二,在傳統的小乘佛法中,重視的是苦行,即經由一些「刻苦」的行為,來當作修行。
這種苦行樣子,看起來比較像是有那種苦哈哈的修行樣子。
為什麼大乘的修行方法,怎麼一改之前的修行方式,從「『自己』的苦行」變成了「對『別人』的勸持」?
這看起來好像是蠻有一種詐騙別人的感覺,好像是洗腦別人的樣子。
我真的是這樣的質疑的!
經文:
菩薩摩訶薩、與二萬菩薩眷屬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看吧,這是大乘最重要的修行方去:說此經典。即,勸持。
說實在的,如果只是勸持就是修行,這會不會太「迷信」。
經文:
後惡世眾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離解脫。雖難可教化,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命。
「我等當起大忍力」。這句,敲中了我的心。「不惜身命」則震了我一下。
當一位老師很清楚的,如果你想要學生「聽你在教室講什麼」,你講了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並不是真正讓學生「有心」想去聽的關鍵。關鍵在於你的「耐心」。
勸說,有那麼容易嗎?相較於「苦行」,那更難。
苦行,看起來很苦,但那是自己的,只和自己打交道。
勸說,卻是和別人打交道。
從「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來「修行自己」。這才是勸持的行法核心。
勸持有多難?你可以在這過程中有多少「自己的轉變」?
經文:
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及加刀杖者, 我等皆當忍。…
是人懷惡心, 常念世俗事, 假名阿練若, 好出我等過。…
濁劫惡世中, 多有諸恐怖, 惡鬼入其身, 罵詈毀辱我。…
不知佛方便、 隨宜所說法, 惡口而顰蹙, 數數見擯出。…
很累吧。還有很多,懶得抄了。看到這裡,你或許才會覺得,「苦行」搞不好更容易。
或許你才會了解,為什麼大乘會是「大」乘,因為是「大大」的修行痛苦。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的劝持是什么作用啊?
劝持品,很简单,即是去劝别人来读此经,法华经。
这看起来挺俗气的。
不是吗?会有那一部经典,不是自吹自擂呢?
这是其一。
其二,在传统的小乘佛法中,重视的是苦行,即经由一些「刻苦」的行为,来当作修行。
这种苦行样子,看起来比较像是有那种苦哈哈的修行样子。
为什么大乘的修行方法,怎么一改之前的修行方式,从「『自己』的苦行」变成了「对『别人』的劝持」?
这看起来好像是蛮有一种诈骗别人的感觉,好像是洗脑别人的样子。
我真的是这样的质疑的!
经文:
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看吧,这是大乘最重要的修行方去:说此经典。即,劝持。
说实在的,如果只是劝持就是修行,这会不会太「迷信」。
经文:
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我等当起大忍力」。这句,敲中了我的心。「不惜身命」则震了我一下。
当一位老师很清楚的,如果你想要学生「听你在教室讲什么」,你讲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并不是真正让学生「有心」想去听的关键。关键在于你的「耐心」。
劝说,有那么容易吗?相较于「苦行」,那更难。
苦行,看起来很苦,但那是自己的,只和自己打交道。
劝说,却是和别人打交道。
从「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来「修行自己」。这才是劝持的行法核心。
劝持有多难?你可以在这过程中有多少「自己的转变」?
经文:
有诸无智人, 恶口骂詈等, 及加刀杖者, 我等皆当忍。…
是人怀恶心, 常念世俗事, 假名阿练若, 好出我等过。…
浊劫恶世中, 多有诸恐怖, 恶鬼入其身, 骂詈毁辱我。…
不知佛方便、 随宜所说法, 恶口而颦蹙, 数数见摈出。…
很累吧。还有很多,懒得抄了。看到这里,你或许才会觉得,「苦行」搞不好更容易。
或许你才会了解,为什么大乘会是「大」乘,因为是「大大」的修行痛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