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解說2.0版 前言
解法華經,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冒險。
解錯了,怎麼辦?
但,這世界上有「解錯了」這種事嗎?
我是說,你明明知道應那樣寫,但卻基於某種想法和目的,於是你「故意」的寫成別種樣子。
至少,我應不會如此,在這裡的文字。
解錯,是自己「理解」錯了。
但,理解錯了,是指你發現了你「以前」的理解不是很恰當;
但如果你「以前」都沒有去解,
則,
你就沒有「基礎」可以奠基,於是你可以發現你「以前」自己理解錯了。
沒有「錯誤」,就沒有「更好的」理解可言。這沒辦法,至少就「人」這種存在體而言,實事如此。
你如此;當然,他人也必然要如此。
他人的錯,也是他人成長的必要條件!
對我而言,感受到這一點,或著說,「理解」了這一點,才會讓「慈悲之心」有所可以升起的奠基點。
慈悲,即是承認他人的必然犯錯;但這承認,是因為你自己徹底感受到自己犯錯的不可避免性。
慈悲,好像要包容他人。
但只有從自己感受出發,所以你的慈悲才會帶著包容性。
有包容性的慈悲,於是別人就有了空間,就有了可以變化的可能;
但重要的是,真正能給別人變化空間的慈悲,也就會同時作用在自己身上。
法華經,是一本經,告訴我們:如何才能真正的讓自己有著必然會包容他人的慈悲。
佛家談慈悲。
#
法华经 解说2.0版 前言
解法华经,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冒险。
解错了,怎么办?
但,这世界上有「解错了」这种事吗?
我是说,你明明知道应那样写,但却基于某种想法和目的,于是你「故意」的写成别种样子。
至少,我应不会如此,在这里的文字。
解错,是自己「理解」错了。
但,理解错了,是指你发现了你「以前」的理解不是很恰当;
但如果你「以前」都没有去解,
则,
你就没有「基础」可以奠基,于是你可以发现你「以前」自己理解错了。
没有「错误」,就没有「更好的」理解可言。这没办法,至少就「人」这种存在体而言,实事如此。
你如此;当然,他人也必然要如此。
他人的错,也是他人成长的必要条件!
对我而言,感受到这一点,或着说,「理解」了这一点,才会让「慈悲之心」有所可以升起的奠基点。
慈悲,即是承认他人的必然犯错;但这承认,是因为你自己彻底感受到自己犯错的不可避免性。
慈悲,好像要包容他人。
但只有从自己感受出发,所以你的慈悲才会带着包容性。
有包容性的慈悲,于是别人就有了空间,就有了可以变化的可能;
但重要的是,真正能给别人变化空间的慈悲,也就会同时作用在自己身上。
法华经,是一本经,告诉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的让自己有着必然会包容他人的慈悲。
佛家谈慈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