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羅尼,即是一般我們所熟知的咒語。
在這個時代,一談到「咒語」,大概我們就很自然的,用「現代科學」的概念,對之產生某種「好笑」之感。
咒語,一般而言,我們並不是在理解「它」的內容和意義,
我們是以咒語為一種「發聲」的媒介,藉由「那種依咒語而來的發聲規律」,來形成主體─咒語─修行,這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所以,問題核心是:「有規律的發聲」這樣的現象,和「修行」之間,即和生命自我向上變化之間,是如何產生關係的呢?
我不知道。
但,你知道為什麼:「依那樣形式的練習」,所以你就「從不會到會」騎腳踏了呢?
那你在運動器材上練習那種「身體的運動形式」,你會不會因此就「會」騎了呢?
為什麼?
那種身體的運動形式,為什麼會和「你會騎腳踏車」之間,產生關係呢?
你也未必合理的推理的出來:換另一種不同的身體運動形式,為什麼可能不行呢?
所以,換另一個角度而言,
如果,古人用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去發出某種規律的聲音形式和內容,這會引起生命性德上的向上變化。那你是如何來看待古人的經驗呢?
咒語,是一種修行形式,古人傳下來的。
再來是,你信不信,以及,你是否願意去試試這種古人的經驗談。
佛學,從理論的高度而言,談:身、口、意,是改變你生命質性的三種方法。
口是其中的一種。咒語,即是以「口」修行而來的一種儀軌。
經文:
藥王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與說法者陀羅尼咒、以守護之。」
藥王有一個願──「以守護之」的願,這願的實踐之可能,咒語這樣的形式,就是成就的過程或方法之一。這即,用身口意中的「口」,來成為實踐的動力之一。
從佛學理論而言,
如果你也「相信」而願意去試看看,那麼這種咒語而來的規律聲音形式的作用可能性,也會呈現作用在你身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