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之「觀」世音
漢傳佛教在中華大地發展過程,這是最普遍的佛學文本之一: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大概也是最被口耳相傳的一位菩薩。
為什麼是「祂」,而不是別人?
祂的法門,祂的特殊性德,就在於祂的名號:觀世音。
世音,是世界的各種聲音,這當然是指平等的胸懷;但為什麼是「觀」世音,而不是「聽」世音?
經文: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能幫人解決苦難,但如何去幫呢?「觀其音聲」,是這個過程。
觀,不是聽。但為什麼是觀,而不是聽?
佛學修行中有二大基本法則:止、觀。
「觀」是法門,是一種改變自己,也是改變別人的方法。觀世音菩薩用「觀」來消除眾生苦難。
觀,是觀想;從某種層面而言,也是一種發願的想像。經文:
汝聽觀音行, 善應諸方所,
宏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 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發大清淨願」,這是觀的過程的背景性具指導方向的願力。
但對於修行者而言,即對於一般的我們而言,我們與觀世音菩薩之間的關係,也是「觀」: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心念不空過,這就是觀!於是藉由觀,「能滅諸有苦」。
當然你也可以有願力在這過程,這即是佛門儀軌的迴向。
**
對於一位有緣接觸佛法的人,大概都會接觸到觀世音菩薩。
而也一定會有人跟你說,唸觀世音菩薩名號,這一種行法。
你大概也不一定會相信這種方法。
但如果你不知為什麼莫名其妙的相信這一方法,
而你也願意去唸。
記得把「觀」加進去: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觀即是:心念不空過。用一種通俗的說法:把這當真!「當真」就是心念不空過。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之「观」世音
汉传佛教在中华大地发展过程,这是最普遍的佛学文本之一: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大概也是最被口耳相传的一位菩萨。
为什么是「祂」,而不是别人?
祂的法门,祂的特殊性德,就在于祂的名号:观世音。
世音,是世界的各种声音,这当然是指平等的胸怀;但为什么是「观」世音,而不是「听」世音?
经文: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能帮人解决苦难,但如何去帮呢?「观其音声」,是这个过程。
观,不是听。但为什么是观,而不是听?
佛学修行中有二大基本法则:止、观。
「观」是法门,是一种改变自己,也是改变别人的方法。观世音菩萨用「观」来消除众生苦难。
观,是观想;从某种层面而言,也共俱着一种发愿的想象。经文: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宏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发大清净愿」,这是观的过程的背景性具指导方向的愿力。
但对于修行者而言,即对于一般的我们而言,我们与观世音菩萨之间的关系,也是「观」: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心念不空过,这就是观!于是藉由观,「能灭诸有苦」。
当然你也可以有愿力在这过程,这即是佛门仪轨的回向。
**
对于一位有缘接触佛法的人,大概都会接触到观世音菩萨。
而也一定会有人跟你说,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一种行法。
你大概也不一定会相信这种方法。
但如果你不知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相信这一方法,
而你也愿意去念。
记得把「观」加进去: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观即是:心念不空过。用一种通俗的说法:把这当真!「当真」就是心念不空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