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的時間觀念

《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的時間觀念

如來壽量品,談壽量,就是談一個人生命的長短,也就是談「時間」的觀念。

這篇,就非常的具有「佛學」中的宗教特色立場了。
佛學肯認:生命是延續的。在這一期的肉體生活之外, 生命延要再走下去。

對,簡單的概念就是說:輪迴觀。

於是,再來是:你信,不信?

不要說你會掙扎,古代的人也是一樣。

所以,經典中,這個疑問要如何被回答呢?

先轉一下,談康德。

康德寫了一大本書《純粹理性批判》後,於是才能用非直接的論證方式(即談「人有理念」這現象),來側面證明存在:上帝、自由、靈魂不滅。

論證的方式是我會測目的,在這經中。

經文:
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
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為什麼,生命是延續的呢?「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那是因為,
「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行、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
也就是說,有各種層次的人,
所以,人的成長,一定不會只是「這一世」,
當然,所以,
老師的生命,也不會只是「這一世」,所以老師才能「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種種說法,所作佛事,未曾暫廢」。

只有這種「理念之下」,
談教育和成長,才有意義。

不然,我們用訓練狗的方式來訓練人,是更有效的。

如果你無法接受訓練狗等於訓練人,
那麼,其實,你的內心深處總是「理念地」認為:生命是延續的。

只是,在「啟蒙」的迷信時代,你不敢講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