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19年2月16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我思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我思

「勸發品」,在佛經中往往是最後一章。亦即,勸人來讀此經。

但這篇有一種講法,引起了我的注意。

佛告普賢菩薩:
「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換言之,要看到此經,亦即此文,並不是隨便就能有之。
你自己本身有能有某種「能力」,某種「功力」,某種「功 德」,才能看到此經。

為什麼是這「四種」呢?這是我好奇的地方。要能讀懂此經,為什麼要具備這四種條件。
***

以前,當老師的我,都巴不得學生來讀書,希望學生透過讀書可以有更好的變化。

但,讀書的學生少。

是我們教的不好嗎?是我們的教學準備不合學生味口嗎?

這篇,讓我有一種震盪。
原來,讀書這事,不是我一個人的事,
這是師生兩者的共同的事。

這共同的事,也不只是說,師生兩者要能充分溝通就可以了。而是,
師生兩者,是不是都有足夠的「功德」。

這當然是有點「玄」啦。但認真說,也不玄。

學生若無「植眾德本」想讀,老師若無「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其實兩者是不會相應的。

頂多,就是知識的「吐出來」,而那,課本都有。
***

讀書,若無「植眾德本」,往往是遇不到「好書」的。
老師,若無「發救一切眾生之心」,是碰不到好學之學生的。

這一切,真的不是偶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