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前一品是藥王菩薩出場來當作案例說明。

再來,又有一位現身說法的大修行者出場,妙音菩薩。

會,提出二位,大概就是有什麼話想說,所以用「二位」來表達清楚。

古代經典,用詞用字都極為精簡,往往是有所明確的意義想要表達,
但這種明確的意義,在那時代,往往是用敘事的方式來呈現。

我們現在所認為的「理論說明」的論述方式,是啟蒙運動之後才成為主流的,
是對邏輯理性的一種充分的相信。

古人並沒有我們現代性的人的那種對邏輯理性的全然相信的那種勇氣,
事實上,
從康德下來的一系列哲學論證,如現象學,
都在說明邏輯理性的「有限性」。

有時,敘事更能講出邏輯理性所不能說明的「玄外之音」。

經文:
爾時一切淨光莊嚴國中,有一菩薩、名曰妙音,久已植眾德本,……白淨華宿王智佛言:「世尊,我當往詣娑婆世界,禮拜、親近、供養、釋迦牟尼佛。

這種敘事,當然很科幻。

不過,這在表達,大乘理論的超越於時間的普遍性。

對佛學行者而言,在也說明了,修行的一種行等性。誰都可以修行,都可以在現在的狀況下去變化成更好的自己。

經文:
妙音菩薩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詣娑婆世界,皆是如來之力,如來神通遊戲,如來功德智慧莊嚴。」

佛性,人人都有,人人平等。如來藏的思緒,可以看到了。

妙音菩薩至釋迦牟尼佛所,頭面禮足,後白佛言:「世尊,淨華宿王智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否,四大調和否,世事可忍否,眾生易度否,無多貪欲、瞋恚、愚癡、嫉妒、慳慢否,無不孝父母、不敬沙門、邪見、不善心、不攝五情否」。

大修行人,關心什麼事,往往就是一開口就出來了。

這也是對後學修行者的指示。什麼是我們可以真正去做而且是做得到的下手處。

這些,都是可以轉化生命而讓生命有一種更高質性展現的下手處。正如同去練指法所以可以呈現出音樂一樣。

但對妙音菩薩而言,下手處沒有什麼更值得去重視的根本面向呢?

有,妙音菩薩現身說法。

經文:
而是菩薩、現種種身,處處為諸眾生說是經典,…………如是種種、隨所應度而為現形

這是大乘所強調的行法。

以他人為核心,以導向更向價值域為目的,的一種思路下的行法。

這樣的一種行為模態,是有名稱的,經文:
佛告華德菩薩:「善男子,其三昧、名現一切色身,妙音菩薩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饒益無量眾生。」

現一切色身三昧。

如果,你能「以他人為核心,以導向更向價值域為目的」,去和他人相處,而無疲厭者,就是現一切色身三昧。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前一品是药王菩萨出场来当作案例说明。

再来,又有一位现身说法的大修行者出场,妙音菩萨。

会,提出二位,大概就是有什麽话想说,所以用「二位」来表达清楚。

古代经典,用词用字都极为精简,往往是有所明确的意义想要表达,
但这种明确的意义,在那时代,往往是用叙事的方式来呈现。

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理论说明」的论述方式,是启蒙运动之后才成为主流的,
是对逻辑理性的一种充分的相信。

古人并没有我们现代性的人的那种对逻辑理性的全然相信的那种勇气,
事实上,
从康德下来的一系列哲学论证,如现象学,
都在说明逻辑理性的「有限性」。

有时,叙事更能讲出逻辑理性所不能说明的「玄外之音」。

经文:
尔时一切淨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植众德本,……白淨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

这种叙事,当然很科幻。

不过,这在表达,大乘理论的超越于时间的普遍性。

对佛学行者而言,在也说明了,修行的一种行等性。谁都可以修行,都可以在现在的状况下去变化成更好的自己。

经文:
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

佛性,人人都有,人人平等。如来藏的思绪,可以看到了。

妙音菩萨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后白佛言:「世尊,淨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否,四大调和否,世事可忍否,众生易度否,无多贪欲、瞋恚、愚痴、嫉妒、悭慢否,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否」。

大修行人,关心什麽事,往往就是一开口就出来了。

这也是对后学修行者的指示。什麽是我们可以真正去做而且是做得到的下手处。

这些,都是可以转化生命而让生命有一种更高质性展现的下手处。正如同去练指法所以可以呈现出音乐一样。

但对妙音菩萨而言,下手处没有什麽更值得去重视的根本面向呢?

有,妙音菩萨现身说法。

经文:
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而为现形

这是大乘所强调的行法。

以他人为核心,以导向更向价值域为目的,的一种思路下的行法。

这样的一种行为模态,是有名称的,经文:
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

现一切色身三昧。

如果,你能「以他人为核心,以导向更向价值域为目的」,去和他人相处,而无疲厌者,就是现一切色身三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