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23年4月22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

任可被稱之為文本的資訊團塊,之所以是文本而不是資訊,在於文本一定會有意義被表達出來而被撰寫。

佛經是文本,寫的人,心中是有想法的。而不只是收集資訊。

文本要能有意義被表達出來,是要有結構的。

有結構,才能對人產生出意義來。

任可語言都有文法,也都一定有結構,只是你想不想去了解結構是一種什麼性質和作用。

正因有結構下的資訊才能有意義,所以,人才需要讀書,訓練用結構來把意義表達出來。

佛經的文本結構,一般而言,被分成三部分:序 ,正宗 ,流通。

序是前言。

正宗是正文。

流通是結論,但不是一般文本的結論,而是強調為什麼要去傳揚的理由的結論。

當然,每經的文本架構,可能分法不同。看分的人是如何去解釋。

囑累品,對我而言,看起來就有點結論,並論述為什麼要去宏傳的理由。

經文:
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

但,修行成就者很清楚,法華經是大乘法,不是那麼容易被聽懂的,所以,必有障礙。那麼,想宏揚者要有什麼心理準備呢?

經文:
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吝,亦無所畏,能與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

無諸慳吝。這四個字,我以前無法理解。

大乘或許難理解,但就是去傳的過程很難而已啊,和慳吝有什麼關係?

後來我懂了。這要感謝我教大學的那些學生。

我天天鼓吹最好去考研究所,但被學生罵個半死說看不起人。天天說要用功讀書啊,但被罵成封建的不懂愛的教育。

經文:
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

我沒有退縮,這是勇氣啊,但這和慳吝有什麼關係呢?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我開書單的、有在討論書本內容的學生,以筆試的方式考上清華研究所後,
我才懂了,為什麼經典會用「慳吝」二字。

如果在我的幫助下可以讓一位學生在上了清華的過程有所助益,那麼,
如果我不去幫或是不找機會主動去幫,那就真的是慳吝了,就是小氣鬼老師。

什麼是慳吝,就是不去讓別人變得更好。

當老師的,有機會讓學生變得比以前更有視野更有質感,但卻因種種理由不去那樣,
或許是政治的,或著是某種主流意識形態的,或許是自己懶,
但,那就是慳吝。

那不是有沒有勇氣有沒有熱情的問題,那是小事。
而是,讓別人失去了更好的可能的某種機會,那是慳吝。

慳吝,是大事。為什麼?一人慳吝的人,自己一定不會成長。
一個人只有想方設去讓別人變得更有檔次,於是他自己才會變化。

勿生慳吝,是行法。

大乘的核心不是幫助他人,不是,那只是前行,
大乘的核心是:勿生慳吝。

無諸慳吝,才能,真正,亦無所畏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

任可被称之为文本的资讯团块,之所以是文本而不是资讯,在于文本一定会有意义被表达出来而被撰写。

佛经是文本,写的人,心中是有想法的。而不只是收集资讯。

文本要能有意义被表达出来,是要有结构的。

有结构,才能对人产生出意义来。

任可语言都有文法,也都一定有结构,只是你想不想去了解结构是一种什麽性质和作用。

正因有结构下的资讯才能有意义,所以,人才需要读书,训练用结构来把意义表达出来。

佛经的文本结构,一般而言,被分成三部分:序 ,正宗 ,流通。

序是前言。

正宗是正文。

流通是结论,但不是一般文本的结论,而是强调为什麽要去传扬的理由的结论。

当然,每经的文本架构,可能分法不同。看分的人是如何去解释。

嘱累品,对我而言,看起来就有点结论,并论述为什麽要去宏传的理由。

经文:
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

但,修行成就者很清楚,法华经是大乘法,不是那麽容易被听懂的,所以,必有障碍。那麽,想宏扬者要有什麽心理准备呢?

经文:
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

无诸悭吝。这四个字,我以前无法理解。

大乘或许难理解,但就是去传的过程很难而已啊,和悭吝有什麽关係?

后来我懂了。这要感谢我教大学的那些学生。

我天天鼓吹最好去考研究所,但被学生骂个半死说看不起人。天天说要用功读书啊,但被骂成封建的不懂爱的教育。

经文:
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

我没有退缩,这是勇气啊,但这和悭吝有什麽关係呢?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我开书单的、有在讨论书本内容的学生,以笔试的方式考上清华研究所后,
我才懂了,为什麽经典会用「悭吝」二字。

如果在我的帮助下可以让一位学生在上了清华的过程有所助益,那麽,
如果我不去帮或是不找机会主动去帮,那就真的是悭吝了,就是小气鬼老师。

什麽是悭吝,就是不去让别人变得更好。

当老师的,有机会让学生变得比以前更有视野更有质感,但却因种种理由不去那样,
或许是政治的,或着是某种主流意识形态的,或许是自己懒,
但,那就是悭吝。

那不是有没有勇气有没有热情的问题,那是小事。
而是,让别人失去了更好的可能的某种机会,那是悭吝。

悭吝,是大事。为什麽?一人悭吝的人,自己一定不会成长。
一个人只有想方设去让别人变得更有档次,于是他自己才会变化。

勿生悭吝,是行法。

大乘的核心不是帮助他人,不是,那只是前行,
大乘的核心是:勿生悭吝。

无诸悭吝,才能,真正,亦无所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