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證明
從地湧出品,讀起來就比較科幻一點。
但這是一種敘事型的表述,重點在於,從這中間是要來談出什麼?
湧出品,上接《安樂行品》。
安樂行品是談「行法」的文本。《法華》中的大乘佛學觀念而來的「行法」。
這裡,就有「歷史的因素」在了?
大乘佛學是接著原始佛學,提出了某種「新型態的思考架構」,而有了新形態的行法。
但如何說,這「新的行法」是比得上原始的,更能接近佛學的原旨:解脫煩惱。
這要去證明的。
「從地湧出」,就是一種證明的敘事表達方式。
經文:
……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聽我等、於佛滅後,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養、是經典者,當於此土而廣說之。」
讀誦經典,是大乘的「新型態的行法」。注意,「於佛滅後」。時間點交待的很清楚。
佛在時而有的經典,基本上是小乘經典,或原始佛學經典。
如何證明這種新的行法是「有效的」,而且合於佛法的原旨呢?
這時,從「大地湧出」,經文:
地皆震裂,而於其中,有無量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同時湧出。
亦即,這是「本來就有的」,而且「被證明是有效的」,而且是「那麼多人都因之而有成熟、成就了」。
經文: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如何證明這些從地湧出的大成就者是修行大乘佛學呢?
經文:
問訊言:「世尊,少病、少惱,安樂行否,所應度者,受教易否,不令世尊生疲勞耶?」
「安樂行」否?
這些大成就者倒過來關心,大乘佛學的被學習是否有了障礙?
於是同時,大乘佛學在歷史中發展的定位,也在這裡說了出來。
經文:
爾時世尊、於菩薩大眾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諸善男子,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諸眾生等,易可化度,無有疲勞。所以者何。是諸眾生,世世已來、常受我化,亦於過去諸佛、恭敬尊重,種諸善根。此諸眾生,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除先修習、學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於佛慧。」
下次再談。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证明
从地涌出品,读起来就比较科幻一点。
但这是一种叙事型的表述,重点在于,从这中间是要来谈出什麽?
涌出品,上接《安乐行品》。
安乐行品是谈「行法」的文本。《法华》中的大乘佛学观念而来的「行法」。
这裡,就有「历史的因素」在了?
大乘佛学是接着原始佛学,提出了某种「新型态的思考架构」,而有了新形态的行法。
但如何说,这「新的行法」是比得上原始的,更能接近佛学的原旨:解脱烦恼。
这要去证明的。
「从地涌出」,就是一种证明的叙事表达方式。
经文:
……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
读诵经典,是大乘的「新型态的行法」。注意,「于佛灭后」。时间点交待的很清楚。
佛在时而有的经典,基本上是小乘经典,或原始佛学经典。
如何证明这种新的行法是「有效的」,而且合于佛法的原旨呢?
这时,从「大地涌出」,经文:
地皆震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
亦即,这是「本来就有的」,而且「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且是「那麽多人都因之而有成熟、成就了」。
经文: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如何证明这些从地涌出的大成就者是修行大乘佛学呢?
经文:
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否,所应度者,受教易否,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安乐行」否?
这些大成就者倒过来关心,大乘佛学的被学习是否有了障碍?
于是同时,大乘佛学在历史中发展的定位,也在这裡说了出来。
经文:
尔时世尊、于菩萨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诸善男子,如来安乐,少病、少恼,诸众生等,易可化度,无有疲劳。所以者何。是诸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亦于过去诸佛、恭敬尊重,种诸善根。此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
下次再谈。
回教學總網站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上):證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