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找方法
藥草喻品是一篇用「比喻」來說明意義的章節,說明什麼呢?
說明,為什麼法華經要用這種文本呈現形式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
經文:
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不同的個性、層次,要有不同的與之「可理解的」表達形式,這好像不是那麼的難懂的道理。
但,核心在於:到於「一切智地」。
一切智地,是很重要的佛學核心觀念;換言之,不是因為受眾不同就可以,「隨便說」;
而是,要能確保意義的表達並沒有被扭曲,這點並不容易。
這如何可能?對一位老師而言,我就很有興趣去追問,因為就我的經驗而言,這幾乎不可能。
說給層度差的同學的表達方式,很難不有所「變形」。
經文:
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任力所能」。
換言之,這不是「理解知識」的問題,這是「如何去實踐」的指示式話語。
實踐的目的是什麼?
真正的老師在於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下手處」。
經文: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解脫相、離相、滅相」,解脫煩惱。這是目的。
學佛學的,一定要切記這目的。
解脫不是「沒有」煩惱;而是,「至於一切種智」。解脫相,是指「至一切種智」;
智要做什麼?
智在於能夠「轉」煩惱。
所以,方法是什麼呢?就是這本書用「比喻」所要跟你說的。所以,「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愈來愈有「能力、智慧」去「轉」煩腦了。
實踐的方法?
這是在讀此經時,一定要掛在心上的問號。
**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找方法
药草喻品是一篇用「比喻」来说明意义的章节,说明什么呢?
说明,为什么法华经要用这种文本呈现形式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经文:
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
不同的个性、层次,要有不同的与之「可理解的」表达形式,这好像不是那么的难懂的道理。
但,核心在于:到于「一切智地」。
一切智地,是很重要的佛学核心观念;换言之,不是因为受众不同就可以,「随便说」;
而是,要能确保意义的表达并没有被扭曲,这点并不容易。
这如何可能?对一位老师而言,我就很有兴趣去追问,因为就我的经验而言,这几乎不可能。
说给层度差的同学的表达方式,很难不有所「变形」。
经文:
既闻法已,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
「任力所能」。
换言之,这不是「理解知识」的问题,这是「如何去实践」的指示式话语。
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真正的老师在于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下手处」。
经文:
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
「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烦恼。这是目的。
学佛学的,一定要切记这目的。
解脱不是「没有」烦恼;而是,「至于一切种智」。解脱相,是指「至一切种智」;
智要做什么?
智在于能够「转」烦恼。
所以,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这本书用「比喻」所要跟你说的。所以,「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
愈来愈有「能力、智慧」去「转」烦脑了。
实践的方法?
这是在读此经时,一定要挂在心上的问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