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過去、現在、未來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過去、現在、未來

前回話說,
舍利弗這位學生,自己先感嘆自己的不足,又自可惜無法聽懂更高深的論點。

經文:我等不與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人,總要先承認了自己有所不足,所以才能有「學習」這事的生發。

不容易。真的。

其實就人性而言,真的不容易,
所以,往往要有一些「更超越的指標」,所以我們才能向上看,去調整自己。
古代的說法是上帝、天神、聖人、菩薩…

現代人的術語是「偶像」。

你有從「現代性」的偶像中看到什麼要去學的「更好的自己面向」嗎?還是,偶像是消磨時間的工具。

再來的經文,就大乘佛學而言,是很能凸顯特色的論點;
大乘佛學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哲學、宗教之樣貌,其立基處在此。

經文: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有三個重點項目:

一、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

生命是無盡的,佛學的這無盡是以所謂的「輪迴」概念來表示。

生命是無盡的精神展現,是古代經典的核心,用「上帝」這種表法來表達,也是可以的。

你相信嗎?有你感受嗎?

人如果不相信某種「超越性的無盡」這樣的一種價值之可能,人不會有「理想」之想像能力,根本不會去做「好事」的。

二、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

悉忘。

人的對無盡性,或著說良心、天道、上帝,之感受,如果不能呈現出來。其實只是「忘了」。

這很重要。

生命本有。

對我而言,另一種表達形式是「上帝是一切」。

重點是,人不是「空白紙一張」。人是「本來就有」生命的豐富性,所以,人才能「創造」。
創造是把「本來有的潛藏的」東東,表現了出來。

你看過「空白紙」會自己變出什麼更多的東東嗎?

三、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所以,這經典的目的就出來了。

這經名稱是「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簡稱:法華經。

華是「花」的古代寫法。

讀這經典的目的是什麼?

要你恢愎你本來就有的。

以上三點,你可以信,可以不信,可以笑,可瞇著眼…

來,如果你想從佛學中受益,這三點,你要先去好好想想。
想的愈清楚,你從經典中才能收獲的愈多。

因為,本經都已說明了,經中所談的一切都只是: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

本願所行道。

這很重要。

如果你不相信「本願所行道」,這本經書也莫可奈何!

再來的文句,就很是佛經的文本表達方式了,受記。

經文:
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

受記是指「未來」。
本願是指「過去」。
讀經是指「現在」。


之前我用胡塞爾的內時間意識之概念談過,現在是和「過去」以及「未來」包在一起的。
用一種你可能接受不了的表達方式:三時共在。
好吧,海德格爾說,現在只是一種時間的綻出態。

本願、修行、受記,在佛學中,一定是一起談的。

這一點都不複雜難懂,你的過去有努力,一定影響了現在,現在的所做,一定影響了未來。

只有現代的「傻人」才會相信,你現在想做什麼都可以,因為「以後」可以再改去調整。

但,真理恐怕是「現在」做了什麼,就影響了你「以後」有什麼本事可以做什麼!

同學,趕快讀書,用「現在」去投資未來的自己。


**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过去、现在、未来

前回话说,
舍利弗这位学生,自己先感叹自己的不足,又自可惜无法听懂更高深的论点。

经文: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人,总要先承认了自己有所不足,所以才能有「学习」这事的生发。

不容易。真的。

其实就人性而言,真的不容易,
所以,往往要有一些「更超越的指标」,所以我们才能向上看,去调整自己。
古代的说法是上帝、天神、圣人、菩萨…

现代人的术语是「偶像」。

你有从「现代性」的偶像中看到什么要去学的「更好的自己面向」吗?还是,偶像是消磨时间的工具。

再来的经文,就大乘佛学而言,是很能凸显特色的论点;
大乘佛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哲学、宗教之样貌,其立基处在此。

经文: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有三个重点项目:

一、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

生命是无尽的,佛学的这无尽是以所谓的「轮回」概念来表示。

生命是无尽的精神展现,是古代经典的核心,用「上帝」这种表法来表达,也是可以的。

你相信吗?有你感受吗?

人如果不相信某种「超越性的无尽」这样的一种价值之可能,人不会有「理想」之想象能力,根本不会去做「好事」的。

二、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悉忘。

人的对无尽性,或着说良心、天道、上帝,之感受,如果不能呈现出来。其实只是「忘了」。

这很重要。

生命本有。

对我而言,另一种表达形式是「上帝是一切」。

重点是,人不是「空白纸一张」。人是「本来就有」生命的丰富性,所以,人才能「创造」。
创造是把「本来有的潜藏的」东东,表现了出来。

你看过「空白纸」会自己变出什么更多的东东吗?

三、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所以,这经典的目的就出来了。

这经名称是「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简称:法华经。

华是「花」的古代写法。

读这经典的目的是什么?

要你恢愎你本来就有的。

以上三点,你可以信,可以不信,可以笑,可瞇着眼…

来,如果你想从佛学中受益,这三点,你要先去好好想想。
想的愈清楚,你从经典中才能收获的愈多。

因为,本经都已说明了,经中所谈的一切都只是: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

本愿所行道。

这很重要。

如果你不相信「本愿所行道」,这本经书也莫可奈何!

再来的文句,就很是佛经的文本表达方式了,受记。

经文: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

受记是指「未来」。
本愿是指「过去」。
读经是指「现在」。


之前我用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之概念谈过,现在是和「过去」以及「未来」包在一起的。
用一种你可能接受不了的表达方式:三时共在。
好吧,海德格尔说,现在只是一种时间的绽出态。

本愿、修行、受记,在佛学中,一定是一起谈的。

这一点都不复杂难懂,你的过去有努力,一定影响了现在,现在的所做,一定影响了未来。

只有现代的「傻人」才会相信,你现在想做什么都可以,因为「以后」可以再改去调整。

但,真理恐怕是「现在」做了什么,就影响了你「以后」有什么本事可以做什么!

同学,赶快读书,用「现在」去投资未来的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