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之信與解

《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之信與解

信解品,談「信」與「解」。

你知道為什麼「信望愛」的信是擺在第一位嗎?為什麼不是愛?
因信稱義!

來,
說愛應是擺第一位的人,一定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

來,說,「信」是重中之重的人,
絕對是在宗教中的人。

你以為「有了宗教」所以就信嗎?

你「接觸」了宗教之後,「信」這才會成為你去思考的主題!

你嘴中愛喊的那些高級口號,什麼普世XX啦,什麼XX平等啦,只是生活中添中「聊天項目」的工具,罷了。

換了個風向,你馬上就大轉向毫不留念。
如同「愛」一樣,沒有人敢保證明天還會不會去愛那個你今天愛的人?

那和「信」毫無關係,那只是「人生去贏」的話語權之戰術。

有沒有什麼是,值得你一輩子去追求的?無怨無悔。

首先,為什麼你會有「這種想法」,這種「一輩子去追求」的想法?

是別人告訴你的嗎?別人說,去吃大便,你怎麼就不去吃?

還是,你自己內心中冒出來的!

如何去「驗證」這內心中冒出來的東東,然後成為自己一輩子追求的目標,然後在你要死掉的當時,放心,人都會死的,那一輩子追求的東東,成為讓你「安心」證物。

這是「信」的主題!

沒有「信」的口號喊多了,甚至在活著時,就讓你整天「擔心害怕」。
你自己都不信的東東,你不可能相信別人會信的。
你用騙的,你也一定認為「別人一定會騙你」。

信,談何容易?

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馬可福音9:23 「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如何可能而有「人的信心」之發動?

經文:
忽然得聞稀有之法,深自慶倖,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不求自得」。亦即,本來就有。

佛法,本來就有,你只是去「拿起來」。
上帝,本來就在,你只是去「信下去」。

「本有」,是信的基礎!

但,你要如何去感受到生命的「本有」呢?

儒學而言,這相對簡單,「良心」你感受到了嗎?

佛學,比較麻煩一點。所以,講的很多理論、方法和比喻。
這篇是「窮子喻」。

**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之信与解

信解品,谈「信」与「解」。

你知道为什么「信望爱」的信是摆在第一位吗?为什么不是爱?
因信称义!

来,
说爱应是摆第一位的人,一定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

来,说,「信」是重中之重的人,
绝对是在宗教中的人。

你以为「有了宗教」所以就信吗?

你「接触」了宗教之后,「信」这才会成为你去思考的主题!

你嘴中爱喊的那些高级口号,什么普世XX啦,什么XX平等啦,只是生活中添中「聊天项目」的工具,罢了。

换了个风向,你马上就大转向毫不留念。
如同「爱」一样,没有人敢保证明天还会不会去爱那个你今天爱的人?

那和「信」毫无关系,那只是「人生去赢」的话语权之战术。

有没有什么是,值得你一辈子去追求的?无怨无悔。

首先,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想法」,这种「一辈子去追求」的想法?

是别人告诉你的吗?别人说,去吃大便,你怎么就不去吃?

还是,你自己内心中冒出来的!

如何去「验证」这内心中冒出来的东东,然后成为自己一辈子追求的目标,然后在你要死掉的当时,放心,人都会死的,那一辈子追求的东东,成为让你「安心」证物。

这是「信」的主题!

没有「信」的口号喊多了,甚至在活着时,就让你整天「担心害怕」。
你自己都不信的东东,你不可能相信别人会信的。
你用骗的,你也一定认为「别人一定会骗你」。

信,谈何容易?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马可福音9:23 「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如何可能而有「人的信心」之发动?

经文:
忽然得闻稀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不求自得」。亦即,本来就有。

佛法,本来就有,你只是去「拿起来」。
上帝,本来就在,你只是去「信下去」。

「本有」,是信的基础!

但,你要如何去感受到生命的「本有」呢?

儒学而言,这相对简单,「良心」你感受到了吗?

佛学,比较麻烦一点。所以,讲的很多理论、方法和比喻。
这篇是「穷子喻」。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學這些做什麼?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學這些做什麼?

都說把東西學好要有熱情,但熱情的背後,是有「目的」的。

目的,引導著你的前進,熱情只是「副作用」。

我們很少去想想,我的內心深處的目的是什麼?所以要去學那個或做那個?

想,不會有答案;但如果你去想,這世界就會變得不太一樣。

想,是「修行」。所以有,「聞思修」這樣的談法。

那麼,舍利佛跟著老師學,他知道他的目的是什麼嗎?
只有這目的,他才能為自己以前所學的做出評價,然後才知道,老師現在要講的,真的比較好,是「大法」。

以下這段,「學佛的人」請注意看一下。

經文:
佛常教化,言我法、能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你對這種有興趣嗎?未必。嗯,大概很少。

因為,我們從來都不去「想」這種事,雖然你一定會碰到。

如果你想學佛,這是「佛學」這種知識,所要給你的「目的」。
就像學物理,是要讓你把火箭打到月亮一樣。

目的,如果搞不清楚,你不會有熱情。

但,你為什麼要「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這世界爽的很呢?

沒關係,有一天,這世界會變的「苦得很」,但,那時,你未必能會想到:原來,人是可以「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如果不知為什麼,你忽然想到說,人到底可不可以「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那你和佛學或宗教,就有學習的目的之連結了。

昨天是「出伏」,天氣變了,馬上就過敏嚴重的頭痛在床上打滾。

今天好了,就想到,釋加牟尼真的很有種,居然會認為人是可以: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於是,佛學這樣的一套理論和實踐,就出現在人世間。

這是迷信嗎?

如果你也不覺得一定是迷信,這時,釋氏就用寓言小故事把大乘佛學的理論和方法,說了出來。

這是有名的「火宅喻」。

**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学这些做什么?

都说把东西学好要有热情,但热情的背后,是有「目的」的。

目的,引导着你的前进,热情只是「副作用」。

我们很少去想想,我的内心深处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要去学那个或做那个?

想,不会有答案;但如果你去想,这世界就会变得不太一样。

想,是「修行」。所以有,「闻思修」这样的谈法。

那么,舍利佛跟着老师学,他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吗?
只有这目的,他才能为自己以前所学的做出评价,然后才知道,老师现在要讲的,真的比较好,是「大法」。

以下这段,「学佛的人」请注意看一下。

经文:
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

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

你对这种有兴趣吗?未必。嗯,大概很少。

因为,我们从来都不去「想」这种事,虽然你一定会碰到。

如果你想学佛,这是「佛学」这种知识,所要给你的「目的」。
就像学物理,是要让你把火箭打到月亮一样。

目的,如果搞不清楚,你不会有热情。

但,你为什么要「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这世界爽的很呢?

没关系,有一天,这世界会变的「苦得很」,但,那时,你未必能会想到:原来,人是可以「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

如果不知为什么,你忽然想到说,人到底可不可以「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
那你和佛学或宗教,就有学习的目的之连结了。

昨天是「出伏」,天气变了,马上就过敏严重的头痛在床上打滚。

今天好了,就想到,释加牟尼真的很有种,居然会认为人是可以:离生老病死,究竟涅盘。

于是,佛学这样的一套理论和实践,就出现在人世间。

这是迷信吗?

如果你也不觉得一定是迷信,这时,释氏就用寓言小故事把大乘佛学的理论和方法,说了出来。

这是有名的「火宅喻」。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過去、現在、未來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過去、現在、未來

前回話說,
舍利弗這位學生,自己先感嘆自己的不足,又自可惜無法聽懂更高深的論點。

經文:我等不與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人,總要先承認了自己有所不足,所以才能有「學習」這事的生發。

不容易。真的。

其實就人性而言,真的不容易,
所以,往往要有一些「更超越的指標」,所以我們才能向上看,去調整自己。
古代的說法是上帝、天神、聖人、菩薩…

現代人的術語是「偶像」。

你有從「現代性」的偶像中看到什麼要去學的「更好的自己面向」嗎?還是,偶像是消磨時間的工具。

再來的經文,就大乘佛學而言,是很能凸顯特色的論點;
大乘佛學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哲學、宗教之樣貌,其立基處在此。

經文: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有三個重點項目:

一、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

生命是無盡的,佛學的這無盡是以所謂的「輪迴」概念來表示。

生命是無盡的精神展現,是古代經典的核心,用「上帝」這種表法來表達,也是可以的。

你相信嗎?有你感受嗎?

人如果不相信某種「超越性的無盡」這樣的一種價值之可能,人不會有「理想」之想像能力,根本不會去做「好事」的。

二、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

悉忘。

人的對無盡性,或著說良心、天道、上帝,之感受,如果不能呈現出來。其實只是「忘了」。

這很重要。

生命本有。

對我而言,另一種表達形式是「上帝是一切」。

重點是,人不是「空白紙一張」。人是「本來就有」生命的豐富性,所以,人才能「創造」。
創造是把「本來有的潛藏的」東東,表現了出來。

你看過「空白紙」會自己變出什麼更多的東東嗎?

三、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所以,這經典的目的就出來了。

這經名稱是「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簡稱:法華經。

華是「花」的古代寫法。

讀這經典的目的是什麼?

要你恢愎你本來就有的。

以上三點,你可以信,可以不信,可以笑,可瞇著眼…

來,如果你想從佛學中受益,這三點,你要先去好好想想。
想的愈清楚,你從經典中才能收獲的愈多。

因為,本經都已說明了,經中所談的一切都只是: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

本願所行道。

這很重要。

如果你不相信「本願所行道」,這本經書也莫可奈何!

再來的文句,就很是佛經的文本表達方式了,受記。

經文:
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

受記是指「未來」。
本願是指「過去」。
讀經是指「現在」。


之前我用胡塞爾的內時間意識之概念談過,現在是和「過去」以及「未來」包在一起的。
用一種你可能接受不了的表達方式:三時共在。
好吧,海德格爾說,現在只是一種時間的綻出態。

本願、修行、受記,在佛學中,一定是一起談的。

這一點都不複雜難懂,你的過去有努力,一定影響了現在,現在的所做,一定影響了未來。

只有現代的「傻人」才會相信,你現在想做什麼都可以,因為「以後」可以再改去調整。

但,真理恐怕是「現在」做了什麼,就影響了你「以後」有什麼本事可以做什麼!

同學,趕快讀書,用「現在」去投資未來的自己。


**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过去、现在、未来

前回话说,
舍利弗这位学生,自己先感叹自己的不足,又自可惜无法听懂更高深的论点。

经文: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人,总要先承认了自己有所不足,所以才能有「学习」这事的生发。

不容易。真的。

其实就人性而言,真的不容易,
所以,往往要有一些「更超越的指标」,所以我们才能向上看,去调整自己。
古代的说法是上帝、天神、圣人、菩萨…

现代人的术语是「偶像」。

你有从「现代性」的偶像中看到什么要去学的「更好的自己面向」吗?还是,偶像是消磨时间的工具。

再来的经文,就大乘佛学而言,是很能凸显特色的论点;
大乘佛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哲学、宗教之样貌,其立基处在此。

经文: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有三个重点项目:

一、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

生命是无尽的,佛学的这无尽是以所谓的「轮回」概念来表示。

生命是无尽的精神展现,是古代经典的核心,用「上帝」这种表法来表达,也是可以的。

你相信吗?有你感受吗?

人如果不相信某种「超越性的无尽」这样的一种价值之可能,人不会有「理想」之想象能力,根本不会去做「好事」的。

二、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

悉忘。

人的对无尽性,或着说良心、天道、上帝,之感受,如果不能呈现出来。其实只是「忘了」。

这很重要。

生命本有。

对我而言,另一种表达形式是「上帝是一切」。

重点是,人不是「空白纸一张」。人是「本来就有」生命的丰富性,所以,人才能「创造」。
创造是把「本来有的潜藏的」东东,表现了出来。

你看过「空白纸」会自己变出什么更多的东东吗?

三、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所以,这经典的目的就出来了。

这经名称是「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简称:法华经。

华是「花」的古代写法。

读这经典的目的是什么?

要你恢愎你本来就有的。

以上三点,你可以信,可以不信,可以笑,可瞇着眼…

来,如果你想从佛学中受益,这三点,你要先去好好想想。
想的愈清楚,你从经典中才能收获的愈多。

因为,本经都已说明了,经中所谈的一切都只是: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

本愿所行道。

这很重要。

如果你不相信「本愿所行道」,这本经书也莫可奈何!

再来的文句,就很是佛经的文本表达方式了,受记。

经文: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

受记是指「未来」。
本愿是指「过去」。
读经是指「现在」。


之前我用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之概念谈过,现在是和「过去」以及「未来」包在一起的。
用一种你可能接受不了的表达方式:三时共在。
好吧,海德格尔说,现在只是一种时间的绽出态。

本愿、修行、受记,在佛学中,一定是一起谈的。

这一点都不复杂难懂,你的过去有努力,一定影响了现在,现在的所做,一定影响了未来。

只有现代的「傻人」才会相信,你现在想做什么都可以,因为「以后」可以再改去调整。

但,真理恐怕是「现在」做了什么,就影响了你「以后」有什么本事可以做什么!

同学,赶快读书,用「现在」去投资未来的自己。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舍利弗這樣的學生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舍利弗這樣的學生

話說。

上回,釋氏準備要開講「大法」了。於是,馬上就有五千位學生,離席。

經文: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都走光了嗎?

沒有。總有會「相應的」學生,留下來的。

不知道,當老師的你,相不相信?

經文: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舍利弗這位學生,留了下來。

來,這章節開場了。

舍利弗是位什麼樣的學生呢?

以前我年輕比較愛到處聽經時,一位法師大概如此說(有點忘了),讀佛經,有時應去留意「請法」的人,即聽眾是什麼樣的人。

什麼的學生,會有什麼樣的老師來相應,會有什麼相應的內容出來。

你是什麼學生呢?這可能更重要。

經文:
爾時舍利弗踴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與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

舍利引這位學生真的讓人感動。對一位身為老師的我,而言。

他說,老師啊,以前你講那些深的內容時,我都聽不懂,真的很難過,為什麼我失去了去了解的機會。

經文:
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隱。

舍利弗又說,我一直都在自我「克責」,怎麼老是失去這種理解的機會。今天,看來,我又有機會了,老師,願意為我們講的淺一點了。真是,讓人爽啦。

真的,有這種學生,不愁沒有好老師。

同學,如果你有機會,真的要去旁聽,尤其是聽一下有名的大學有名的老師。你大概不一定聽得懂,但,正是聽不懂,你才有機會去認識自己,你是什麼樣的學生。

這時代是學生方的時代,學校搶人,不得罪學生是重要的教學原則。

教得讓你爽,是重要的技巧;但你為什麼會爽呢?那是因為,教的都是你「已知的」。只有已知的被重複,你才會爽。教你不知的,你退席機會,很大。

你要自己走出去。
因為,老師如果沒有教得讓你爽,在這時代,就是不尊重學生,就是沒有愛的教育,就是沒有被「深化民主」。

你要自己去讀書,去找老師。真的。

如果你有舍利弗這樣的一種生命氣質,一定會有老師相應的;而且是「大法」。

**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舍利弗这样的学生

话说。

上回,释氏准备要开讲「大法」了。于是,马上就有五千位学生,离席。

经文: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都走光了吗?

没有。总有会「相应的」学生,留下来的。

不知道,当老师的你,相不相信?

经文: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舍利弗这位学生,留了下来。

来,这章节开场了。

舍利弗是位什么样的学生呢?

以前我年轻比较爱到处听经时,一位法师大概如此说(有点忘了),读佛经,有时应去留意「请法」的人,即听众是什么样的人。

什么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老师来相应,会有什么相应的内容出来。

你是什么学生呢?这可能更重要。

经文: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舍利引这位学生真的让人感动。对一位身为老师的我,而言。

他说,老师啊,以前你讲那些深的内容时,我都听不懂,真的很难过,为什么我失去了去了解的机会。

经文: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

舍利弗又说,我一直都在自我「克责」,怎么老是失去这种理解的机会。今天,看来,我又有机会了,老师,愿意为我们讲的浅一点了。真是,让人爽啦。

真的,有这种学生,不愁没有好老师。

同学,如果你有机会,真的要去旁听,尤其是听一下有名的大学有名的老师。你大概不一定听得懂,但,正是听不懂,你才有机会去认识自己,你是什么样的学生。

这时代是学生方的时代,学校抢人,不得罪学生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教得让你爽,是重要的技巧;但你为什么会爽呢?那是因为,教的都是你「已知的」。只有已知的被重复,你才会爽。教你不知的,你退席机会,很大。

你要自己走出去。
因为,老师如果没有教得让你爽,在这时代,就是不尊重学生,就是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被「深化民主」。

你要自己去读书,去找老师。真的。

如果你有舍利弗这样的一种生命气质,一定会有老师相应的;而且是「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