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之壽
壽,是指存在的時間。
只要一談宗教,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
或是一個會牽動人心,去思考宗教的問題,就是:
是不是有無限的生命?
經文:
我常知眾生、 行道不行道,
隨所應可度, 為說種種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慧, 速成就佛身。
佛經,不那麼正面回應問題。
相反的,
經文反問:什麼狀況下,才會有「無限壽命」這種現象的呈現?
隨所應可度, 為說種種法。
人,只有是想著要如何成熟別人的,這種心願下;
自然就會有如來壽命。
這裡,「隨所應可度 為說種種法」,更是重點。
眾生程度不同,為了因應眾生程度不同,所以要有不斷相續的生命過程,
不同的生命過程才能有不同的生命經驗積累,
來成熟不同程度的眾生。
所以,經文: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慧
如果拋開特定宗教的生死概念而言,
那麼,
生命的存在如何是有意義呢?
隨所應可度, 為說種種法。
亦即,有能力面對「各種不同的人」。
這是自己年紀大了之後,才有的感想。
因為,
「面對不同的人」,才能看到自己。
「面對不同的人都能使之成熟」,人才能有無窮的反省力和前進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