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之勸發是要勸什麼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之勸發是要勸什麼

先看這篇的故事。

經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滅後,云何能得是法華經?

普賢菩薩問了一個,在當時,我像是晴天霹靂感受的問題。

要讀一本書,還要有條件嗎?
書不是拿來就讀嗎?
這是宗教哦,應慈心普遍啊,
怎麼會說讀什麼書是有某種前題條件的呢?

慢慢,我才理解。

宗教,不是好心。那不是宗教。
宗教,是指向生命的某種「實相」,真實的現象。
真實的,再強調一遍!

書,真的不是你想讀就讀的懂。
不是嗎?
你把傳理打開來看看,你看得下去嗎?
要讀懂某種書,你要先有某種條件。
是真的啊。
所以,傳理是被設定在大學讀,而不是國小。

這個時代,才是一個爛好心的時代,都說人只要有心就可以怎麼樣?

這比古代宗教還「迷信」!!

害死一堆學生了。

生命的實相是,你要能讀懂什麼,就要先具備讀懂什麼的先修條件。

於是,就法華經而言,
這本你可以依之思考而來改變自己既有格局的書,
如果你要讀懂,
這讀懂這種和生命(不是知識)有關的書,
你要有什麼條件,
亦即,你的人格特色要先具有了什麼條件。

如果沒有,你不可能讀懂。
如果想讀懂,你的生命人格要走到這裡來。

那麼條件是什麼?

經文:
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必得是經。」


要有四個條件。
好,我們好好想想自己。

第一點,如果你對「佛」字看不下去,改成長輩也可以。

第三點,也可以改成個性穩定。

第四點,「發救一切眾生之心」,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感受他人的痛苦。

這點,真是難。

但,有這種能耐,生命才有轉換的可能。

生命的質素沒有走到這裡。沒有用,你不可能讀懂。
***

在大學教書,真的,就是如此眼睜睜的看到法華經所講的實相。

如果你沒有把自己的讀書水平拉到一個水準,你再多麼的熱血,書本知識終究和你無緣。

多去圖書館充實自己,那是看懂書的條件。
那是讀書的實相!

此外,就沒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