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的思】授記如何可能?
授記,是佛學用語。
是指,佛菩薩肯定的告訴說你一定也可以跟我一樣。
用我們時代的術語,可轉換為:你一定沒有問題。
當然,一開始讀,或聽到這種「敘事」,
你不會有感覺啦。
我們反正被這種「你一定可以XX」的東東,被講太多了。
所以,重點是,
你要如何再有機會去「重新」思考一下,這種爛掉的表述,所可以帶給你的某種新的感受面向。
《法華經》中的講授記的敘事,是幾章節連起來的。
一開始是對很厲害的大弟子說。
這,讀起來比較「合理」。
因為這是很厲害的大弟子。
再來是,
比較而言更一般的五百弟子。
為什麼,這種較為一般的弟子也可以呢?有二:
經文:
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
「心淨踴躍」。這很重要。
經文:
爾時阿難、羅侯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
「不亦快乎」。注意一下。
到此,以上的人,其實也都算是「有點知識能力」的人。
但我最關心的是,那些根本就不想讀書或是不想什麼生命成長之事的人。
這是學無學人。也就是一般忙碌於生活的人。為什麼一般人也是可以呢?
佛如何去描述他們也被授記的可能條件。
經文: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
「其意柔軟」,這四個字,讓我想了很久。
這是你開始去重新思考你和「生命」之間關係的,條件。
回教學總網站
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之方更的方便是什麼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之方更的方便是什麼
方便,當然不是隨便。
那麼,方便是指著什麼意思呢?
經文:
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
一位說法者,或著一位老師,能夠以善巧方便來教導,這種「很棒的能力」,是「方便」。
法華經非常重視這點。甚至一位修行者的最高階段,在於有沒有「方便」的能力:「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我剛教書時,這句是非常有受用的。
我也認為,一位老師最重要的事,在於能讓學生「很有興緻的想上課」,
甚至搞笑也在所不借。
但,這是「方便」嗎?
到底,方便是要方便什麼呢?
經文:
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
佛之知見是什麼,先放下,但至少是一種「比常人更高檔次」的某種知識或心得。
方便,在於一種能力,把「高深的」試著講得讓人可以接受。
換言之,
方便,並不是「講別人已經知道的」,而讓別人覺得有認同感而很爽。
聽高深的,從來都不會是一種「舒服的」過程,能讓人克服這「不舒服的過程」而把內容聽進去,並不是容易的事。
方便,很難的。
我以前誤解了,
以為講一些很淺的,很流行的,很道德正當的,很可以馬上讓同學興奮反應出來的,例如,平等、愛、…,就是方便。
經文:
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什麼是增上慢人:
讓自己也讓別人覺得「現在就是最棒的了」。
為此,我曾半夜心痛過。
對不起同學啊,雖然,他們是課堂中笑聲最多的一群。
方便,當然不是隨便。
那麼,方便是指著什麼意思呢?
經文:
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
一位說法者,或著一位老師,能夠以善巧方便來教導,這種「很棒的能力」,是「方便」。
法華經非常重視這點。甚至一位修行者的最高階段,在於有沒有「方便」的能力:「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我剛教書時,這句是非常有受用的。
我也認為,一位老師最重要的事,在於能讓學生「很有興緻的想上課」,
甚至搞笑也在所不借。
但,這是「方便」嗎?
到底,方便是要方便什麼呢?
經文:
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
佛之知見是什麼,先放下,但至少是一種「比常人更高檔次」的某種知識或心得。
方便,在於一種能力,把「高深的」試著講得讓人可以接受。
換言之,
方便,並不是「講別人已經知道的」,而讓別人覺得有認同感而很爽。
聽高深的,從來都不會是一種「舒服的」過程,能讓人克服這「不舒服的過程」而把內容聽進去,並不是容易的事。
方便,很難的。
我以前誤解了,
以為講一些很淺的,很流行的,很道德正當的,很可以馬上讓同學興奮反應出來的,例如,平等、愛、…,就是方便。
經文:
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什麼是增上慢人:
讓自己也讓別人覺得「現在就是最棒的了」。
為此,我曾半夜心痛過。
對不起同學啊,雖然,他們是課堂中笑聲最多的一群。
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之為什麼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之為什麼
序品,當然是這部經典之所以出現的緣由。
對啊,為什麼一部經典要出現?
佛學,往往問得很哲學,
往往比你想的更深。
釋氏沒有說。
倒是文殊師利說起來了:
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我們這個時代,看到這種句子,大概就會先有某種反感。
我以前也是。
反正所有宗教都在說自己有多好……
那,到底那麼好,是好在那裡啦?對不對。
我也不耐煩的問過。
經文:
今相如本瑞, 是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助發實相義。
佛學,沒有要跟你說什麼道德啦、人性啦、人要如何啦?
認真講,佛學是一種知識論,一種實踐式的知識論。
從,人為什麼有生老病死,佛學開始對人生追問。
這是對實相追尋的方向。
對我而言,佛學還非常「現象學」。
因為,生老病死,是人唯一真正擁有的,而且人人平等的。
這裡,才真的是人生追問的最堅強根基!最毫無歧義的出發點。
如果還談了其他的什麼更多,
那麼,
那些更多,都是為了讓你「了悟」實相的方法;
而不是要去當個好人。
佛學,比哲學更哲學。
序品,當然是這部經典之所以出現的緣由。
對啊,為什麼一部經典要出現?
佛學,往往問得很哲學,
往往比你想的更深。
釋氏沒有說。
倒是文殊師利說起來了:
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我們這個時代,看到這種句子,大概就會先有某種反感。
我以前也是。
反正所有宗教都在說自己有多好……
那,到底那麼好,是好在那裡啦?對不對。
我也不耐煩的問過。
經文:
今相如本瑞, 是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助發實相義。
佛學,沒有要跟你說什麼道德啦、人性啦、人要如何啦?
認真講,佛學是一種知識論,一種實踐式的知識論。
從,人為什麼有生老病死,佛學開始對人生追問。
這是對實相追尋的方向。
對我而言,佛學還非常「現象學」。
因為,生老病死,是人唯一真正擁有的,而且人人平等的。
這裡,才真的是人生追問的最堅強根基!最毫無歧義的出發點。
如果還談了其他的什麼更多,
那麼,
那些更多,都是為了讓你「了悟」實相的方法;
而不是要去當個好人。
佛學,比哲學更哲學。
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之何喜之有
《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之何喜之有
隨喜。
是佛學中最常見到的字眼之一。
我們可能有某種想法,某種信念,某種欲望,
我們希望「別人也能跟我們一樣分享」,
於是你要怎麼做呢?
隨喜是處理這種人與他人關係的一種做法和態度。
什麼是隨喜:
一、你所做的付出的是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決不勉強。
二、當你為他人去做出什麼時,同時也要考量,是要在他人所能接受的意願範圍之內。
第二點,很難。
這不用講太多。
每天都有在太多案例你的身邊演出過。
我們往往都只在乎渲洩出自己的喜好給別人去分享;
我們根本不會在乎他人是不是痛苦的接受你的喜好。
把「自己的對」直接認同為是普世價值,幾乎是人的本能。
這很難去改動的。
所以一個能夠隨喜的人,
真的能夠也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想想一下的人,
真的無比困難。
因為這太痛苦了。
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是一種自我毀滅式的折磨。
因為,你只有在你的立場下才會有「快樂」產生。
這是人性的基本結構。
站在別人立場而能有「自己」的快樂,是要修行過才會有的。
難。
所以,我很喜歡法華經中,對於隨喜之人的「後果」之描述:
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瘖啞,
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
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
唇不下垂,亦不褰縮、不粗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
鼻不匾□,亦不曲戾,
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
唇舌牙齒、悉皆嚴好,
鼻修、高直,面貌圓滿,
眉高而長,
額廣、平、正,
人相具足。
原來,如果你有能力站在「他人」的立場想,
你「自己」會變得如此的漂亮。
很直接哦,你就會讓別人有如此漂亮的感受。
隨喜。
是佛學中最常見到的字眼之一。
我們可能有某種想法,某種信念,某種欲望,
我們希望「別人也能跟我們一樣分享」,
於是你要怎麼做呢?
隨喜是處理這種人與他人關係的一種做法和態度。
什麼是隨喜:
一、你所做的付出的是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決不勉強。
二、當你為他人去做出什麼時,同時也要考量,是要在他人所能接受的意願範圍之內。
第二點,很難。
這不用講太多。
每天都有在太多案例你的身邊演出過。
我們往往都只在乎渲洩出自己的喜好給別人去分享;
我們根本不會在乎他人是不是痛苦的接受你的喜好。
把「自己的對」直接認同為是普世價值,幾乎是人的本能。
這很難去改動的。
所以一個能夠隨喜的人,
真的能夠也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想想一下的人,
真的無比困難。
因為這太痛苦了。
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是一種自我毀滅式的折磨。
因為,你只有在你的立場下才會有「快樂」產生。
這是人性的基本結構。
站在別人立場而能有「自己」的快樂,是要修行過才會有的。
難。
所以,我很喜歡法華經中,對於隨喜之人的「後果」之描述:
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瘖啞,
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
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
唇不下垂,亦不褰縮、不粗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
鼻不匾□,亦不曲戾,
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
唇舌牙齒、悉皆嚴好,
鼻修、高直,面貌圓滿,
眉高而長,
額廣、平、正,
人相具足。
原來,如果你有能力站在「他人」的立場想,
你「自己」會變得如此的漂亮。
很直接哦,你就會讓別人有如此漂亮的感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