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的「傳播理論」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的「傳播理論」

我在亂扯嗎?
不會啦。

法師,是指老師,廣義的說,是指想說什麼的人。
重點是,要如何說,才能與「他人」形成最有效果的溝通。

對一位老師的我而言,我是有所警覺地在看這一篇。經文:
「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這篇有意思的是,是在要求,「說的人」要俱備什麼樣的「行為品質」,於是才能使別人願意聽看看?

經文:
云何應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

來,經中強調四種說者的態度:
一、慈悲心
二、柔和忍辱
三、一切法空
四、不懈怠心

這四種,一眼看起來,很佛里佛氣的,有點會讓人排斥。

來,我依教書的過程,轉成如下語言:
一、讓他們知道他們有不足之處
二、要知道他們是會成長的,所以要忍
三、不要期待學生掌聲
四、你自己要在這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成熟

其實,工作也一樣;如果你是工作的主管,真的,也是如此。

在這四點中,其實,第一點最難。
如果第一點是被學生有感了,再來的三點,只是順勢而為,而已。

人,很難「真心的」承認自己的「不足」;真的,我也是。

人要真的「感受到」不足,才會覺得自己是不足的,才會想再進一步「成熟」 。
注意,是感受到,而不是理解/知道。

理解/知道,沒有用。

要感受到不足,前題是要「自我否定目前的自己」;那是痛苦的。

一個老師,要有勇氣、手段和善用機緣,才能讓學生「震撼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讓學生去否定目前的自己。

這過程,往往是折磨,對老師而言,那真是自找的折磨啊。

所以,對老師而言,才需要之後的三項:
二、柔和忍辱:要知道他們是會成長的
三、一切法空:不要期待學生掌聲
四、不懈怠心:你自己要在這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成熟

否則,老師你,撐不下去的。

撐不下去,於是,你可能,
你會去講,學生會給你掌聲的東東;而那恰恰是他們早就知道的東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