囑累品,就是在一場講經中,對聽眾所講的一些勸勉以及鼓勵的話語。
在佛經中,一般你都會看到這樣的章節。
以前,我大概看過就算了。但後來就會想,如果是我,我會講什麼?
大概這也是因為演講的次數多了,往往在結束時,也會有同樣的「某種想說的話」冒出來的經驗。
佛想對聽眾說什麼?
經文:
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在這句中,我看到了「勿生慳吝」這四個字。
佛當希望其他的人能廣揚佛的教誨內容。每部經典都是如此。
但為什麼講了「勿生慳吝」這種情境呢?
不去宏揚佛的教誨為什麼是和「生慳吝」有關呢?
「勿生慳吝」的目的是因為想要「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這裡,慳吝是和他人「得佛慧」有了文意上的關係,而不是其他,例如富足、有錢等等。
慳吝,對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其實正是一個人「智慧」成長的最大障礙!
那為什麼是講「為令其人得佛慧故」,為什麼是講別人呢?而是不講自己呢?
因為,只有自己有了,理解了,應證了,於是你才有能力「說給別人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