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憑什麼所以被稱之為「藥王」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憑什麼所以被稱之為「藥王」
這一品,談的是一位有某種個性特色的菩薩,這種性德之特色,被名之為「藥王」。
往下談之前,還有一個敘事上的重點,可以被強調的,那就是這位「藥王」在敘事中的出場,是不請自來的。
佛經中,往往要有人請問什麼事,於是釋氏在解說中會帶出有某種性德的菩薩出場,作為某種解說的內容。
但這位藥王,則是直接就問了出來。經文:
爾時宿王華菩薩白佛言:「世尊,藥王菩薩、云何遊於娑婆世界,世尊,是藥王菩薩、有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苦行,善哉、世尊,願少解說。」
直接出場,在敘事中,直接出場代表什麼意思呢?那往往是一種迫不及待一定要出場的意圖。
那,什麼德性,所以被稱之為「藥王」?經文:
「是藥王菩薩、有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苦行,善哉、世尊,願少解說?」
「難行苦行」,的內容是什麼呢?
這位藥王菩薩,前身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經文:
「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豈異人乎,今藥王菩薩是也,其所捨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數。」
「捨身布施」,其實也就是無私的幫助他人,但更重要的是,在「一切眾生喜見」的狀況下,「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
在此感謝所有的醫護人員,各位即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即是「藥王菩薩」。
*****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凭什么所以被称之为「药王」
这一品,谈的是一位有某种个性特色的菩萨,这种性德之特色,被名之为「药王」。
往下谈之前,还有一个叙事上的重点,可以被强调的,那就是这位「药王」在叙事中的出场,是不请自来的。
佛经中,往往要有人请问什么事,于是释氏在解说中会带出有某种性德的菩萨出场,作为某种解说的内容。
但这位药王,则是直接就问了出来。经文:
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
直接出场,在叙事中,直接出场代表什么意思呢?那往往是一种迫不及待一定要出场的意图。
那,什么德性,所以被称之为「药王」?经文:
「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
「难行苦行」,的内容是什么呢?
这位药王菩萨,前身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经文: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其所舍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
「舍身布施」,其实也就是无私的帮助他人,但更重要的是,在「一切众生喜见」的状况下,「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
在此感谢所有的医护人员,各位即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即是「药王菩萨」。
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的想說什麼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的想說什麼
囑累品,就是在一場講經中,對聽眾所講的一些勸勉以及鼓勵的話語。
在佛經中,一般你都會看到這樣的章節。
以前,我大概看過就算了。但後來就會想,如果是我,我會講什麼?
大概這也是因為演講的次數多了,往往在結束時,也會有同樣的「某種想說的話」冒出來的經驗。
佛想對聽眾說什麼?
經文:
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在這句中,我看到了「勿生慳吝」這四個字。
佛當希望其他的人能廣揚佛的教誨內容。每部經典都是如此。
但為什麼講了「勿生慳吝」這種情境呢?
不去宏揚佛的教誨為什麼是和「生慳吝」有關呢?
「勿生慳吝」的目的是因為想要「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這裡,慳吝是和他人「得佛慧」有了文意上的關係,而不是其他,例如富足、有錢等等。
慳吝,對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其實正是一個人「智慧」成長的最大障礙!
那為什麼是講「為令其人得佛慧故」,為什麼是講別人呢?而是不講自己呢?
因為,只有自己有了,理解了,應證了,於是你才有能力「說給別人聽」。
囑累品,就是在一場講經中,對聽眾所講的一些勸勉以及鼓勵的話語。
在佛經中,一般你都會看到這樣的章節。
以前,我大概看過就算了。但後來就會想,如果是我,我會講什麼?
大概這也是因為演講的次數多了,往往在結束時,也會有同樣的「某種想說的話」冒出來的經驗。
佛想對聽眾說什麼?
經文:
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在這句中,我看到了「勿生慳吝」這四個字。
佛當希望其他的人能廣揚佛的教誨內容。每部經典都是如此。
但為什麼講了「勿生慳吝」這種情境呢?
不去宏揚佛的教誨為什麼是和「生慳吝」有關呢?
「勿生慳吝」的目的是因為想要「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這裡,慳吝是和他人「得佛慧」有了文意上的關係,而不是其他,例如富足、有錢等等。
慳吝,對一個人最大的障礙,其實正是一個人「智慧」成長的最大障礙!
那為什麼是講「為令其人得佛慧故」,為什麼是講別人呢?而是不講自己呢?
因為,只有自己有了,理解了,應證了,於是你才有能力「說給別人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