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學總網站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的「傳播理論」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的「傳播理論」

我在亂扯嗎?
不會啦。

法師,是指老師,廣義的說,是指想說什麼的人。
重點是,要如何說,才能與「他人」形成最有效果的溝通。

對一位老師的我而言,我是有所警覺地在看這一篇。經文:
「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這篇有意思的是,是在要求,「說的人」要俱備什麼樣的「行為品質」,於是才能使別人願意聽看看?

經文:
云何應說。
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

來,經中強調四種說者的態度:
一、慈悲心
二、柔和忍辱
三、一切法空
四、不懈怠心

這四種,一眼看起來,很佛里佛氣的,有點會讓人排斥。

來,我依教書的過程,轉成如下語言:
一、讓他們知道他們有不足之處
二、要知道他們是會成長的,所以要忍
三、不要期待學生掌聲
四、你自己要在這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成熟

其實,工作也一樣;如果你是工作的主管,真的,也是如此。

在這四點中,其實,第一點最難。
如果第一點是被學生有感了,再來的三點,只是順勢而為,而已。

人,很難「真心的」承認自己的「不足」;真的,我也是。

人要真的「感受到」不足,才會覺得自己是不足的,才會想再進一步「成熟」 。
注意,是感受到,而不是理解/知道。

理解/知道,沒有用。

要感受到不足,前題是要「自我否定目前的自己」;那是痛苦的。

一個老師,要有勇氣、手段和善用機緣,才能讓學生「震撼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讓學生去否定目前的自己。

這過程,往往是折磨,對老師而言,那真是自找的折磨啊。

所以,對老師而言,才需要之後的三項:
二、柔和忍辱:要知道他們是會成長的
三、一切法空:不要期待學生掌聲
四、不懈怠心:你自己要在這過程中得到快樂和成熟

否則,老師你,撐不下去的。

撐不下去,於是,你可能,
你會去講,學生會給你掌聲的東東;而那恰恰是他們早就知道的東東。

2019年9月6日 星期五

《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無學人

《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無學人

《法華經》在傳統佛學中,被稱之為「成佛在法華」。

古大德說:「開悟在楞嚴,成佛在法華。」

為什麼?

有這麼厲害的一本書嗎?

在法華經中,談授記的章節有:
授記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這第九章是「學無學人」,亦即,一般讀讀書,或是沒有讀書的人,即一般的肆野之人,也都可以被授記,預記成佛。

可以看到,從高檔的人,一路到沒有讀書的人。

換言之,我們已常聽到的「人人皆可成佛」這樣的老掉牙字眼,是在這裡是被正式肯定的。

說成佛在法華,就是說,就最基本的原理而言,人人皆有佛性,所以要不要「成佛」,是你想不想讓自己成為佛,而已。

在我們很習慣的觀世音普門品,就是在這法華經中的一章。

所以呢?哈。

我們算是後世的人,有時,因為後世,聽多了,反而沒感覺。

就印度的歷史而言,在種姓制的風氣中,要談「人人皆可成佛」,那要有多少「勇氣」?

你,現在的人,敢於去相信:人人都是想為別人好,只是每人的意識形態不同?

你不敢啦。但你卻又可能認為那些佛學的什麼都是迷信。

你,巴不得,拿個都不會褪色的色料,往別人的身上抹。

你巴不得你討厭的是「永遠可惡的惡魔」,於是你可以隨時隨地想到就幹的「罵下去」,
又好爽哦!

人人皆可成佛!人人不是專指你啦,也是指那你討厭的要死那個人。

修行,談何容易。

你願意對你討厭的人,保留著一塊「他/她也會成佛」的信願樂土嗎?

如果你慢慢的做得到,
那麼,
你就有無窮的勇氣去相信,那個討厭你的人,也會轉變的。

你的改變之可能,就是對他人的授記。